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恒亮
张恒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37
  • 关注人气:3,2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毕业生,你需要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业。

(2007-06-19 23:08:49)
 

初中毕业生,你需要规划自己未来的学业。
  日前,据《天府早报》报道,家住东光小区的一位家长向记者讲述,她的孩子去年大学毕业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一家人叫苦不迭。而邻居家的孩子当年进了职业中学,刚毕业就被学校推荐就业找到不错的单位,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这位家长说起当初的抉择是懊悔不已。近年来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比如大学生就业难,比如大学生回炉上技校,又比如学有所成的中职生、技校生取得了事业的发展、人生的成功等等。对此类现象,学业规划及升学志愿决策研究专家张恒亮先生指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升学决策的失误造成的。

   接着,张恒亮分析道,对于教育事业,我国的主流观念依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由于计划经济时代,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学生的升学的层次便决定了就业及个人发展的层次,比如北大毕业的一般都是在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川大毕业的一般则是省级机关,一般院校毕业的则分配到普通企事业单位,而中职、技校毕业的则只能成为工人和服务人员。这样的一种体制就造成了人们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观念,只要升学的层次高,个人发展的前景就好。于是,在升学决策时,学生、家长包括老师,仅仅是为升学而升学,总是要努力上到最高层次的学校,而基本上不考虑未来的就业。但这种观念赖以存在的制度和现实基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就已经基本消失,1998年以后,国家已经取消了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代之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无论是北大、川大或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家都以个人的能力在市场上同台竞技,而日益完善的人才市场,也逐渐以能力取代了文凭作为考察学生的主要指标。能力的获得与专业的选择、自身的天赋、后天的努力息息相关,而决定这些因素的根源则要上溯到初中毕业时的升学决策。如果初中毕业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未来人才市场的需要科学地规划学业、合理进行升学决策,选择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业路线,那么他下一阶段所学的必然是他喜欢的、有兴趣的,毕业后定能学有所成,又由于在升学决策时还考虑了未来就业的因素,必然就会大大降低毕业就失业的风险。从而顺利地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帮助初中毕业生科学地规划学业,张恒亮于2004年便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筹划未来——学业规划》,20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家学业规划网站——中国学业规划网(www.xueyegh.com)。近年来,张恒亮先生在大学、中学、图书馆、书城等地进行了上百次的学业规划讲座,听众达数万人次,帮助数百名学生进行了学业规划,使其走上了成功之路。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
                                                                                    来源:  中国学业规划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