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志愿决策中选择学校时所涉及的几个概念及其使用

(2007-06-18 10:25:06)

    由于要判断考生的相对位置,我们引入了分差的概念,但由于难度系数及报考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高考分数对于考生的价值是不同的,难度大时的100分其价值就要高于难度低时的100分,而这准确的描述这一分数价值,我们引入了描述学生录取位置的录取相对系数这一概念。录取相对系数概念的引入,是对“分差”这一评价指标的一次革新。它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出高考竞争中每个考生的相对位置。下面就是对这一概念的介绍。


    我们在志愿决策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必须明白其中的规律,而概念明确是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面,就主要介绍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省控线(S):是高考录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确定学生或学校所在批次的分界线。一般是省招委根据各批次的招生计划及当年考生的成绩排名情况确定。
分差(F):是确定录取相对位置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学生的成绩或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与它所在批次的省控线之间的差。


    状元线(Y):当年某一科类(文科、或理科)排名第一的学生的高考总分。它是计算学生录取相对位置的重要数值。


    学校或专业最低录取线(C或Z)。是指学校或某校的某一确定专业录取的排名最低的学生的高考总分。它是计算考生相对位置的一个重要数值。


    学生录取相对系数,是指学生的分差与当年高考状元的分差的比值。


    学校录取相对系数,是指学校的分差与当年状元的分差的比值。


    专业录取相对系数,是指某个学校的某一特定专业的分差与当年高考状元分差的比值。


    学校录取相对系数平均值:是指若干年某校录取相对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专业录取相对系数平均值:是指若干年某校的某个专业的录取相对系数的算术平均数。


    如果假设学生的高考成绩为X,则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下:


学生录取相对系数(PS):PS=(X-S)/(Y-S)
学校录取相对系数(PC):PC=(C-S)/(Y-S)
专业录取相对系数(PZ):PZ=(Z-S)/(Y-S)


    按照学业规划的观点,我们选择专业重于选择学校。那么在计算录取相对系数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计算某个学校的录取相对系数,而应当具体到这一学校的某个专业的录取相对系数。用专业的录取相对系数几年的平均值与我们的录取相对系数做比较,以此来作为我们志愿决策的参考,方能体现科学决策。


    具体使用:用学生自己的录取相对系数(PS)与某校具体专业(PZ)的录取相对系数做比较,如果PS 大于PZ ,则录取的概率比较大,否则,录取的概率就小。一般来讲,还要计算某校某一专业多年的录取相对系数(PZ)平均值,用平均值与学生的录取相对系数再做比较,这样准确性就会更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