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与江苏分外有缘

(2009-09-24 10:50:37)
标签:

佛印

楞伽台

住持

苏东坡

镇江

文化

分类: 苏东坡研究

苏东坡与江苏分外有缘·苏东坡研究·(七)

 

苏东坡与江苏分外有缘

 

苏东坡与江苏分外有缘

 

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之后又写了几篇小文,此中发现苏东坡与江苏有缘。日前,回到我常州故乡,听说常州市有一“东坡公园”。9月22日,欣然冒雨到该园一游,并得《苏东坡与常州》一书,翻了一翻,方知苏东坡与江苏不是一般的缘分,而是非常有缘或曰分外有缘。

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而他从20岁之后,至他在常州逝世的46年中,活动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从北至南有:京城、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东、海南。所到江苏次数,也是最多的省份。以常州为中心,他到过无锡、苏州、江阴、宜兴、南京、镇江、丹徒、扬州、仪征、徐州、盱眙等。而其中以到达常州为次数最多,共11次(亦说13次),第一次到常州是1071年11月,最后一次是1101年,并终老于此。他在常州的行踪记载,现有一部陈弼、苏慎主编的《苏东坡与常州》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苏东坡在政绩最令人景仰的是1077年在徐州任太守。领导徐州人民抗洪45天。次年二月开工建造高100尺,犹如宽广的佛塔,用于防御水害的高楼——黄楼。

据现有资料,苏东坡在镇江的活动留下的遗踪也有不少。镇江金山,有楞伽台,是苏东坡在此抄经的地方。因此,也叫苏经楼。苏东坡居住常州时,常来镇江,与金山住持僧佛印十分友善。1085年9月,苏东坡的老师张安道传授给他一部经,并给钱30万,教他印送传缘。苏东坡找到住持佛印。佛印说:“印施有尽,若书刻之则无尽。”劝苏东坡抄写经书,刻成木板,可永久保存在金山。因此苏东坡就住在金山,抄写这部《楞伽经》四卷。南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寺僧创建楞伽台,并在台畔筑楞伽室,后几经修建,现今仍保存完好。

苏东坡与金山住持佛印,交往甚密,古称“忘形交”。一次,苏东坡往杭州赴任,途经镇江,特到金山访佛印。当时,佛印正准备为僧众说法。苏东坡突然来到方丈室,佛印一见便问道:“内翰(即入阁的翰林)从何处来?这里没有你坐的地方!”苏东坡答道:“暂借和尚的四大(佛家认为人体由地、水、风、火等四大组成)作坐处。”佛印说:“我有一问,你如能随问随答,我就让你坐,若稍加思索,请你留腰间玉带为镇山门。”苏东坡欣然解下玉带,放在茶几上等候问话。佛印说:“山僧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内翰何处坐?”苏东坡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答复的时候,佛印急对侍者说:“收此玉带来镇山门。”随即取出一领袈裟酬送东坡。苏东坡曾因此事写过一首诗:“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苏东坡的玉带长约二尺,宽约二寸,带上缀有24块米色的白玉,有长方、圆、心形。清初被火焚4块。乾隆皇帝到金山时,命玉工补齐,上面刻有弘历(乾隆)诗句。与原玉有色差。现仍存金山。后人为纪念此事,建玉带桥,桥长16米,桥下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令人浮想连翩。

估计苏东坡到金山不是一两次,不知何年,他留有一首诗《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中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在镇江市内,苏东坡也留有其足迹。其时,丹徒人刁景纯与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集贤校理。在镇江家有园池之胜。苏东坡在此留有《刁景纯藏春坞》诗:“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年抛造物陶甄外,春在先生杖履中。杨柳长齐低户暗,樱桃熟烂滴阶红。何时却与徐元直,共访襄阳庞德公?

镇江山水之美,曾经打动过苏东坡,他曾看中丹徒县(镇江市内)蒜山的一片松林,打算在此安家,但后因双方在价格上谈不拢而落空。

镇江南郊有鹤林寺。苏东坡曾游此寺,并留有《游鹤林寺》诗:“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并且在园内补种了一些竹子。后人称此为“苏公竹院”。

顺便说说,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中有些说及苏东坡在镇江的活动,误写为靖江,笔误给知情者带来遗憾。在131页上,林书:“后来他(苏东坡)在靖江、金陵、庐山,交些和尚朋友”,其中点到佛印,是镇江金山住持僧,根本不是在靖江。

在142页上,林书:“苏东坡游靖江时,他在焦山一个寺院的墙上题上了一首诗,……”显然,焦山是在镇江的长江中间,那里确实留有苏东坡题词石刻。内容有字和诗,石刻明确题有“眉山苏轼”。书上明显有误。

在140页上,林书:“他(苏东坡)的堂妹嫁给了柳仲远,住在靖江附近。”而在新近所得的《苏东坡与常州》中《苏东坡行踪交游》一文中述:1101年6月12日,苏东坡从海南回京,途中因故改道经真州、润州(今镇江)时:“在润州甥柳闳来谒,共论岭南作文;跋闳手写《楞严经》,祭闳父子文及闳母之墓。”闳父:柳仲远,字子文,闳母乃苏东坡堂妹,伯父涣之女。在润州,苏东坡命子苏过,往吊苏颂(子容)。此述可信,林语堂将润州(镇江)说成靖江,显然有误。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中,涉及到镇江误为靖江的还有一些,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是现代人写古人的事,差错也是在所难免的。总之,苏东坡是中华民族文人的脊梁,是中国人的光荣,无论是读有关他的书籍,还是写有关他的文章,都是出于对苏东坡大师的敬仰和爱戴!苏东坡大师的才学与精神将永存万古!

 

2009-9-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