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晓峰的《宇宙的裂缝--一个修禅者的科学观》
(2015-12-08 22:16:06)
标签:
张晓峰宇宙队裂缝修禅科学观文化 |
分类: 言如玉轩 |
16.
艺术是智慧和聪明结合的最高形式,艺术创作就是在享受生命的激情,这是任何宇宙交合的唯美形式,是上帝的精灵在生活中的闪现。
17.
古语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得志、飞来横财、出生豪门。”
18.
爱任何一件事或任何一个人都是将自己消融,让自我和爱的对象融合而换得失去自我的快乐。爱其实就是让自己成为被爱的一部分,爱就是要学会舍弃小我,打破原有的均衡,让自我消融在更大的社会体系之中,让更多的能量滋养自我。
19.
生命意义的三个层次:其一是体验的多样化,其二是体验的清晰化,其三是顺应社会的潮流。
20.
传统中华文化有一种说法:“一命二运三德四读书五风水。”
21. 欧阳修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22.
一个有信仰的人,有理想追求的人会有比较好的命运,因为他们有神的护佑。神就是自己的元意识。
23.
佛就是宇宙,佛法就是宇宙之法,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24.
孙子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25.
一个人能力高低在于做某件事上注意力是否集中。如果注意力到达一定境界,就可以发挥人的潜能,做一些平常做不了的事。
26.
不要刻意地去做一些为善而善的事,如果能心怀喜悦地去做善事,不能以打开心量为目的,这样的善举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27.
“大道至简”,无相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颗时时刻刻当下的心,一颗纯净的心,一颗幼稚的心,才是禅的最高境界。
28.
佛法的根本旨意不是教育大众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有能力的品德高尚的人,而是使其获得一颗清净明悟的心。
29. “坐亦禅,行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30.
本体的不变、外相的无常才是人和宇宙的根本。佛法最大的遗憾就是否定生命的多姿多彩。
31.
生活充实快乐的人不必修道。修与不修其实都是在修,自然的法则才是最大的修为,如果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何必修行呢?
3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呼吸来时时刻刻保持修行的状态,借用清晰和流畅的呼吸做参照物而保持觉察,比普通的觉察更有效。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如果心态宽容,淡定平和,那么他一定可以健康长寿。
33.
修道之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得道之人有三个标准:卑微、虔诚、真诚。
34.
《易经》有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隧通天下之故”。《易经》是人内心寂静后与天地相通的感悟。这就是元意识的智慧凸显。
35.
内心的宁静才是智慧的源头,故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则吾以观复”。
前一篇: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和她的《我坚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