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团队的名义为教师赋能——2020年光明区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暑期研训后记

2020年7月11日—12日,连续两天的光明区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暑期研训活动结束后,我虽一直有事忙碌,却也不忘对此次研训进行认真思考。
一、研训加深了我们对“团队”的认识和理解
此次研训,我们将第一天的研训主题确定为“聚焦美术课堂,着力团队教研”,第二天的研训主题为“聚集科组文化,着力团队建设”。窃以为,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而“团队建设”则是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就当下而言,加强“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更为迫切。
团队是什么?
团队并非一般意义的群体,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而团队一定是大家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一定是有经过大家长期磨合、思辨、不断调整后所形成的、被彼此所认同的团队文化,一定是能对大家的行为意志具有一定规范、让大家有着强烈荣辱意识的共同体。
借用黄宏武主任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个团队才可以走得更远。”说的就是团队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二、 团队中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
在团队建设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不可或缺!
本次研训,单就各科组的出场方式,我们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即一位主宣讲员在前分享,科组其他成员则列坐其后,当主宣讲人讲完后,科组成员可做适当补充。我想,这并非一种哗众取宠的形式,而是一种庄重的“出镜”仪式,它向外界所传递的信息是: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队! 我,是我们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因由这样的安排,我们清晰地看到,台上每一位宣讲人都显得那么自信,那般投入,因为他(她)所发出的是整个团队的声音,他(她)所代表的是整个团队的形象,而在他(她)所背后,是团队强有力的支持。譬如凤凰学校的赖美君、玉律学校的李峥等年轻老师,正因有了团队的支持,承载着团队的智慧,使得她们在此次活动中都有了不俗的呈现。
三、团队教研也讲究完整“闭环”
我们知道,校本教研和主题教研是科组教研的主要形式,但在平时这两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都存在教师被动参与、缺少专家名师引领、教研主题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
这次美术(书法)教师研训启动闭环运行的协调机制,具有鲜明的示范探索特征。因有光明区教科院高端的顶层设计和精心策划,有市美术教研员黄宏武主任的专业引领,有学科负责人精细有效的过程管理,有研训所在学校的通力配合,通过上下联动和有效的信息反馈,提高了研训质量。
此次研训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创新了研训方式,坚持“闭环思维”,通过科组内部的“小交互”到区域层面科组与科组间的“大交互”,极大地发挥了各团队成员的研训自主性;而通过研训主题的问题前置,形成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激发闭环中各环节的主体活力;通过研训后科组内部的再研讨及反馈表的撰写,把研训收获生成为高质量的研训资源,为教师成长和团队建设赋能。
四、让生命个体在团队建设中闪光
生命个体只有在创造力和生命力强大的团队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释放更大的能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团队激励机制,让生命个体在团队中发挥能量。
光明区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秉承“和合、共进”的团队文化理念,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彼此珍惜在一起的缘分。此次研训,我们率先成立了以朱子鼎、蒋文洁、秦英、程风、彭拓、罗晓倩、吴飞、李君、罗彧、王蒙等十位老师为代表的“交互式研训活动”核心组,让大家提前进入研究状态。活动中,大家进行了职责分工,同时强调补位意识,十人中五人参与了项目的主持工作,其余五位参与过程记录及问题分析,为研训活动的顺利进行奉献出智慧。
此次研训,我们更加注重全员的参与性,更加注重锻炼新人,给新人以平台,给予公民办教师平等参与的机会。两天的时间,共有208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训,占全区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总人数的93%;登台亮相的教师有98人,占全区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总人数的44%;在台上进行有效宣讲的教师共43人,涉及36所学校,分别占全区美术(书法)教师总人数的19%和全区中小学总数的90%。研训方式的改变及参训者角色的转变使得本次活动焕发出非同寻常的精彩。
五、信息归整,打造高素质团队的必备本领
此次研训,是为一场应目、会心、畅神的学习,精彩纷呈的信息需要我们认真归整,细细悟化,譬如黄宏武主任提出的“反转教研”、完整性学习、有“故事”美术教育、创设情境式教学及新“四有(有目的、有意义、有意思、有方法)”美术课堂等理念;区教科院彭红玉院长提出的“挑战性学习”;下村小学胡利怡老师关于“艺术消费者——艺术生产者”的论述;光明二中的“观看、识别、解读”三层欣赏评述法的阐释;光明区实验学校对于“不示范、半示范、全示范”的探究;东周小学以数据支撑的“张弛有度的课堂示范”;公明第一小学关于教学内容编排系列化的思考以及其良好的资源意识;李松蓢学校对于“翻转课堂”的探索;光明区外国语学校关于培养学生“带得走”能力重要性的“遮雨棚”案例说明;玉律学校美术科组于细微处做教育的治学精神;马田小学的“尽精微,致广大”;公明中英文的“多方位,多形式评价”;赖美君、程风老师“逼一把自己”的胆识,以及公明第一小学、玉律学校、凤凰学校、公明第二小学、东周小学、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等就团队建设中的呈现的真、正、新、实,都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
活动期间,我们还收到各科组制作的高质量研训美篇或总结报道61篇,收到刘洋洋、苏明等老师发来的反馈信息176条(篇),这一切,无不体现出光明区美术(书法)教师良好的现场学习力和共享共建品质。
“带着思考而来,带着收获而走”,此次研训所汇聚的智慧,必将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