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绘光明 暨光明新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视觉艺术作品展.

标签:
校园艺术画展教育 |
孩子们参观“童心绘光明”作品展
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若没有生活的滋养,必定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开展“童心绘光明”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关爱自然的习惯,促进学生逐步成长为具有时代使命感和新区未来建设的接班人。
当前,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学习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光明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代的,也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我们都可以找到与其所对应的视觉图相符号,如陈仙姑的传说、公明醒狮、黄氏大宗祠、麦氏祠堂、阿婆髻山、茅洲河、玉律温泉、光明农场、红花山公园、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光明绿道、光明乳鸽、公明腊肠、楼村荔枝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发掘美术教育资源,探讨和表现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范例。时代赋予我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使命,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改善,许多古文化和古村落正加速消失,记录、保护、传承地方文化已变得刻不容缓。
美术当发挥它的功能!
毋庸置疑,艺术创作有感而发才会产生出动人的力量!美术教育产生于生活,根植于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和纷繁多姿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尽的题材值得我们去表现,而想像是在认知基础上经过主体思维的组合、凝炼、出新的过程,没有深入的观察和感知,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所以说,观察和想像是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双翼。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去观察、体验、感受、参与、探究、分析,鼓励孩子用画笔、色彩和线条表达他们对生活、对周围一切事物最朴素、最直接的感受,放飞自己的心灵。走进生活,描绘生活,就是对孩子心、眼、手、脑的锻炼,增一分体验,获百倍信心,就能一扫孩子艺术作品中概念化、程式化、简单化的阴霾。莫再吝啬自己的脚步,轻松愉悦地走出去,畅快自在地画起来,也只有这样,孩子们的作品才会是生动且充满个性化的;也只有这样,孩子们的作品才能溢满天趣而不失地气。
艺术教育应是开放式的。我们开展这样的艺术活动,就是要倡导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风尚,尽可能多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些身心体验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切实的实践中认识到艺术的本质,品尝到艺术的美好,进而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走出去,画起来,我们将艺术心声化为笔墨行动,也收获了一幅幅既有生活真意又有童真浪漫的艺术作品。
风度万千绿,雨润百花香。相信经过一次次卓有成效的艺术展示与交流,相信随着大家对艺术教育认识的不断提高,新区的少儿艺术创作与少儿美术教育必将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教育是需要爱的。在此,向为新区艺术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勇于实践的教师们致敬!向新区的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宿国流芳——公明醒狮系列》彩笔画
《菜篮子工程》李宇芝(13岁) 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登红花山》(版画)作者:林秀贞(11岁)辅导教师:赖建泉、刘露丹
《公明墟》(油画)作者:蓝静(12岁)辅导教师:吴波
《光明归侨的“枕头粽”》作者:禤乐婷(11岁)辅导教师:江 茵
《光明记忆—公明老街》(综合材料)作者:黄春山
《生命.运动》(水墨)作者:王湘伊(12岁)辅导教师:漆祖丽
《红花山之塔》(剪贴画)作者:肖航(12岁)辅导教师:何伦
《小景》(版画)麦栩然(13岁) 公明中学
《楼村老巷》组图(色粉)作者:张文杰周伟民朱翔(9岁)辅导教师:张莉
《装蔬菜的篮子》(素描)作者:蔡子尧(15岁)辅导教师:蔡东
《白花旧村古井印象》作者:江婷婷(8岁)辅导教师:江茵
《高铁来到家门口了!》(水墨)作者:蔡燕虹(11岁)辅导教师:漆祖丽
《快乐尝瓜会》(纸版画)作者:何梦霞(11岁)辅导教师:卓伟琼
《田寮农贸批发市场》(版画)作者:欧幸怡(8岁)辅导教师:李娟、罗篮芝
《悠闲光明》(装饰画)作者:陈素琪(15岁)辅导教师:吴江南
《新城公园》(版画)作者:袁嘉桐(9岁)辅导教师:赖建泉、刘露丹
《学奶奶跳广场舞》(水墨)作者:罗悦(9岁)辅导教师:李小恒
《丰收的季节》(刮蜡画)作者:李倩婷(11岁)辅导教师:肖丽萍
《摘草莓》(版画)作者:徐彩慧(12岁)辅导教师:曾媛媛
《麦氏宗祠》(综合材料)作者:麦杰铭
《红花山一角》(速写)作者:刘俊均(16岁)辅导教师:周栩韬
《老街水贝村》(油画)作者:姚斐瑜(12岁)辅导教师:吴波
《绿色光明》(卡通画)作者:禤乐婷(10岁)辅导教师:肖丽萍
《红花山下展翅飞》彩笔画
《下村东宝中学》(国画)作者:张红平(11岁)辅导教师:王志伟
《楼村麒麟》(版画)作者:詹睿涛(9岁)辅导教师:赖建泉、刘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