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童心呵护人
冯英杰
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有“收藏”学生美术课堂作品的习惯。
这样的习惯盖是源于自身的经历。小时候我就喜欢画,地上,墙上,柜子上,信笔勾画,内容或是骑马打仗舞枪弄棒,抑或是舟车鸟兽花木虫鱼,但凡小我走过的地方,总会无所顾忌地留下一些涂鸦。十来岁时,我多喜欢在大张的纸上进行“主题性”勾画,像“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五子夺莲”、
“奔马”、“放鞭炮”、“朱总司令爱人民”、“万语千言(临摹郭全忠1979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万语千言》)”等等,那些画面,尽管时间久远,却也历历在目。可惜,身边没有谁懂得为一个孩子存留住那些成长的痕迹。
有些可惜,然毕竟生活条件差,温饱、生存比什么都重要啊!
今天,我心无旁骛地去“收藏”孩子们的美术课堂作品,是不想让他们(尤其那些喜爱绘画的孩子)也有我这样的遗憾。我颇喜欢“收藏”刚入学孩子的作品,这个阶段,孩子拥有天生的真情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他们的作品往往不合常理而通画理,表现出大胆自由、浪漫夸张、天真无邪的奇丽特点,我喜欢。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作品表现亦各不相同,都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
每到学期结束时,我都要对孩子们的作品做些整理,有些是整本“收藏”,有的则是选择一些有特点的作品保留。办公室属于我的“地盘”只有一两个平方,所以,对于那些无法存放的手工作品我便用相机拍成片子存入电脑。“收藏”在我电脑里的学生作品,大都有孩子创作时的年龄和班级。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却也颇费工时,但人心乐之,也便无怨无悔。
让人懊恼的是,前年办公室搬迁,我“收藏”的几纸箱学生美术本连同我平时存留的一摞摞剪报不翼而飞。每每想起这糟糕的事情,便让我心痛不已。
好在,孩子们不断地为我创造惊喜。如今,我的办公桌上下,电脑里面又“收藏”不少孩子们的杰作!
德润桃李,馨泽芳华。做教师这行儿,需要用心。用心为之,便会咀嚼出为人师者的幸福内涵。

卢秋瞳(7岁)画
题目《欢乐的日子》

叶星宇(10岁) 画 题目《戏曲人物》

陈婧芫(7岁)画 题目《怪灯笼》

张歆悦(6岁半)画 题目《叔叔》

肖聿菲(6岁半)画 题目《我和昆虫一起飞》

蔡骏(7岁)画
题目《漂亮的钟表》


田建宸等小朋友在一年级时的橡皮泥作品

《人物线描写生》一(1)班 肖聿菲 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