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气污染会要人命的!

(2011-11-03 14:10:53)
标签:

空气

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可入肺颗粒物

逸新

净化

健康

分类: 净享深呼吸-逸新净化器

    连续多日的大雾,笼罩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在北京市区,大雾天气使得空气能见度降得很低,空气浑浊,市民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PM10日浓度的标准值是50微克/立方米。在这个基础上,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就会使死亡率增加约0.5%。世界卫生组织还特别注明——“因此,当PM10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预期日死亡率会增加5%,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而150微克/立方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中,所标注的下限。

    那么在中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是如何规定的呢?

    在单项日均浓度中,PM10只要不超过250微克/立方米,便是“轻度污染”(三级天),而在空气污染指数计算中,PM10只要不超过350微克/立方米,也同样可以保证“轻度污染”,如果不超过250微克/每立方米,就只是“轻微污染”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之脱节,无需赘言。

    此外,即便是北京努力确保的“二级天”(亦为中国主要执行的质量标准),只等同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限,规定之宽在国际对比中是罕见的。

    经过换算,北京10月31日PM10浓度为212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暴露在这个环境中的群体,其预期死亡率将上升8%。

    PM2.5就是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上富集的有害物质更多,且随着粒径的变小,在空气中的存留时间和在呼吸系统的吸收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更大。国际上目前对颗粒物的研究重点已转移至PM2.5。

    国际上对PM2.5最权威的研究,是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六城市的研究结果,这两项研究均表明PM2.5的长期暴露与死亡率的上升有很强的相关性。

    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当PM2.5的日均浓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时,居民日均死亡总数将上升0.85%。而上海交大的研究表明,每当PM2.5的日均浓度上升34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科和儿科的日均门诊人数将分别增加3.2%和1.9%。此外,广州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当PM2.5的日均浓度上升10微克/立方米时,居民日均总死亡率将增加0.9%,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将增加1.22%,呼吸系统死亡率将增加0.97%。

    当PM2.5的年均浓度处于35微克/立方米时,暴露其中的群体将会增加约15%的死亡风险。但根据北大胡敏教授的监测数据,北京PM2.5的年均值约为100微克/立方米。为了公民的人身健康,请环保部门公开PM2.5的数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