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月刊后窗寻人

(2008-12-09 12:24:36)
标签:

国家历史

后窗

全国邮发62-313

文化

分类: 目录·杂志活动

2008年《国家历史》12月刊:盗火者 目前已在全国上市,本期后窗栏目刊载了以下读者的评论,请作者及时与本刊联系。

 

【后窗】

 

    在股市风雨飘摇、人心惶惶的今天,《国家历史》11月刊“200年经济危机,制造者与拯救者”带我们回顾了200年来的一次次经济危机,米老鼠、罗斯福、凯恩斯和李普曼等几条线索,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之时的众生相。我们确实看到了经过一次次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再次复苏,对现在的形势也多一些希望。

——北京读者评《国家历史》11月刊

 

    太平天国领导人大多视野狭隘(面对西方人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而没有近代民族国家意识),于是即使有一点点经过“中国化”的西方因素(基督教经过“中国化”变成“拜上帝教”——这在西方也引起分歧:有人认为这是在中国弘扬基督教文明,从而以其为教友,甚至参加太平军;但是也有些人斥其为异端邪说)在里面,还是跳不出中华秦汉模式的历史周期律。

——新浪读者评《国家历史》11月刊《来自天国的女兵》

 

    开卷两篇,分别是《我们一起书写历史》和《挽歌》,前者应该是杂志的发刊词,突出了“公民写史”和“传播”的理念,有想法,但感觉表达的技巧有限。《挽歌》则是针对四川大地震的社评吧,作为地处成都的媒体,感觉有些冷峻厚重,但似乎缺乏“感同身受”的炽烈。

    把这本杂志推荐给一位朋友看,他说有点像“文摘”。我再细看,所刊文章不少都是本刊记者写的,为什么像“文摘”呢?莫非是抄书抄多了?历史刊物应该怎么编?《国家历史》的优势在哪儿呢? 现在看来,铜版纸印刷,精美厚实,品相不错。从豆瓣里杂志的小组里感觉到编辑部的人有热情、有理想,也比较尊重读者,很有创业的生机,希望能继续看到其后的精彩表现。

——豆瓣读者评《国家历史》周年精特刊

 

    《先锋国家历史》是四川刚创刊的一份通俗历史杂志,它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做得非常棒。老实说,我们从小到大的历史教育,从内容到思想都严重落后于时代,有人曾经说:“学校的历史课本落后社会发展10年,落后历史学研究20年”。而《国家历史》里的历史观点和史料,都是较新的,很多甚至是还在探索期的历史研究,材料新颖,观点独立,行文又是通俗笔法,读来颇为畅快,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对于研判当下的社会现状和未来时代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其实,读史应该是件蛮有趣的事情。

——新浪网友评《国家历史》杂志

   

    另:应读者提议,从下期开始,在后窗栏目刊发的建议和评刊意见都会加上作者的名字(有特别要求者除外),并且赠送礼品。

 

    您发表的可以是关于这期杂志的内容、风格、《国家历史》杂志的意见建议,也可以是对某篇文章的观点,也可以是对作者的意见,等等。

 

    欢迎大家参与互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