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西域(情感散文)

(2008-04-29 12:35:05)
标签:

走进

西域

散文

情感

杂谈

 http://life.beelink.com.cn/20070306/travel_070306_25.jpg

                        走进西域(情感散文)

    西域的神奇和美丽是大自然赐予华夏儿女的珍贵宝物,西域的开拓和开发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历史。

    二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西域留下了无数的脚印。在这些人中间,唯有三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勇闯西域,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最有名的要数《大唐西域记》的作者玄奘,一千多年前,唐僧为了实现西天取经的人生目标,几乎用了半生的时间来回徒步几十万里,不仅穿越了沙漠戈壁,还承受了死亡恐怖,居然从西安走到印度取回了心目中的理想真经。从此,佛教得以在中国发扬光大,这可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可以说,玄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有成就的出国留学生。

    如果说唐朝的玄奘走西域是个人的出国求学行为,那么,最早走过西域的则是二千多年前西汉时代的张骞。作为朝庭使者张骞曾先后二次出使西域,完全是为了国家利益。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亚洲内陆与西欧诸国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从这个角度上讲,张骞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在走过西域的名人中,还有一位特殊人物不得不提,这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 他以带“罪”之身,在遣戍新疆伊犁三年的时间里,奔走万里,竭精殚劳,为开发新疆作出了杰出贡献,至今留下了恩泽百姓的“林公渠”和“林公井”。林则徐走西域与玄奘、张骞相比,更多的是无奈和悲壮。他的遣戍伊犁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他的三年放逐竟然加速了二百年大清江山的灭亡!

    然而,今我更加无比崇敬的不仅是这些男人曾经走过了西域,原来女人是以另外一种身分和方式来实现她们心中理想的。比如在张骞出使西域后的不久,竟然有三位美丽的姑娘为了国家的至高利益而远嫁伊犁,用她们软弱的身体和苦涩的眼泪出色地完成了和亲任务。要知道昭君出塞比她们三姐妹晚了整整70年,在我的眼中,细君、解忧和冯寮三姐妹可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援疆干部,是我的援疆前辈。她们三姐妹不仅走过了神奇的西域,而且为开拓中国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说西域的过去是地理和历史造成的,那么,西域的今天是新一代守边人与援疆人用汗水甚至是鲜血换来的。因为历史给了我一次机遇,让我踩着前辈的脚印到伊犁执行援疆使命,所以才有了我走进西域的历练。

    许多没有去过新疆的内地人只要听说“西域”二字,就会在脑子里产生一种种遥远、神秘、旷古、荒凉的迷乱感觉,就会在眼前显现一幕幕戈壁、沙漠、草原、森林的浩瀚景象。

    是的,在我没进疆之前,我何尝不是这种想法呢?电影中那冰山上的来客,西域姑娘那迷人的双眼,边塞草原那奔腾的骏马……西域的山,西域的水,还有那西域的大森林、西域的大草原一定是美得不得了!虽说是心里对组织上指派援疆有点想法,但毕竟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种说不出来的幻想,所以也就自觉自愿地答应了进疆的任务,所以才有机会走进西域去领略这难得的异域风情。

    我曾经去过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大草原,它那无边无际的平坦辽阔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但当我看到天山脚下那依山而生、凹凸起伏的山地草原,尤其是那些或在山顶、或在山坡、或在山谷的一片片森林、一条条溪流,真的以为是误入了上天仙境,有时自己还窃窃私语庆幸自己的福分不浅呢!我不知道走过西域的先辈们是否有过煮着奶茶、吃着馕饼、骑着骏马、赶着牛羊的生活体验,那种西域人特有的日出而牧、日落而归,与太阳为伴、与风雨为伴的单纯而又快乐的神仙日子,内地人恐怕是一辈子也体验不了的。难怪西域人经常说“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难怪中国地理学会要将“中国十大新天府”的季军头衔授予伊犁河谷,我所走过的西域真的是名符其实的“塞外江南”。

    三年的西行援疆生活虽然在患得患失的权衡之中也有遗憾,但我决不后悔。因为我不仅让自己的身体走过了西域,更是让我的心灵走进了西域。我这一辈子注定是和西域有缘分,哪怕是东归江南,也会情牵西域。因为我的梦中始终有那巍峨的天山、散漫的云杉、鲜艳的山花、白色的毡房、奔腾的群马、潺潺的溪流……

    我期待着来生能再次走进西域,用我的援疆情感去守护西域悠远的古韵,  用我的援疆情感去续写西域鲜活的明天,用我的援疆情感去召唤更多的壮士走上高原、走进雪山、走向光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