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要学习柳传志?

(2009-03-01 00:00:00)
标签:

王吉万

柳传志

中国企业家

危机意识

分类: 商观点

我为什么要学习柳传志?

     文·王吉万

 

     在外界一片争议甚至非议声中,柳传志冒着在别人看来是“晚节不保”的告诫中重执联想董事长。原因仅仅是2008财年第三季度9700万美元的亏损,实则不然。正如我一直坚持的——在危机面前“不果断攥住下滑的井绳,很可能就是悲剧的开始和结局”。

     经济萧条下,我们重述危机意识并非标榜自己,而是使命。我也并不是今天才说出向柳传志学习的真心话,而是一直以来对柳总智慧与胸襟的敬畏、敬重。螺丝拧紧,联想是柳传志的命,人们总是在外界指指点点,却很少顾及比柳传志身家性命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牺牲精神。

    带一程送一程。自联想并购IBM PC以来,柳传志卸下董事长的身份放手交予杨元庆等年轻人磨练,自己从企业家向投资家过渡、转变。企业和人的成长有着很多的相似或相通,小的时候需要精心呵护,生怕企业关门、夭折,等企业大了就有了继任者的栽培,而这时候尤其需要你多带一程,把企业要经历的风险与坎坷告诉后来者,不能赌博不能总是勇往直前,要懂得让企业休养和放慢速度。很明显,联想自2004年调整以来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08年奥运前后达到了高峰期。在柳传志看来,不是杨元庆能力不够,而是需要柳传志再送一程,这一程是在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背景下,对于股东、投资者、员工等联想的整个价值链都是使命和责任。“联想集团,这只在海外飞翔了将近四年的风筝,那根坚韧的线还攥在这位65岁身经百战的男人手里”,这不仅仅是柳传志的控制力,更不是自私,而是命。到河对岸是联想的目标,这是人人都能看清的事情,难的是如何搭桥,如何造船,或者学会游泳。

    直面危机,敢于担当。很多企业和人,在危机面前往往容易恐慌,这时候果断放弃是一种智慧,而更伟大的事情则是你能在社会资源重新匹配的条件下,带领企业走出困境,东山再起。如史玉柱的人生经历。做企业每天都是大大小小的危机,你每天都得权衡,如何决策,如何判断,找到方法。做对的事情永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事情是对的,就应该敢于担当,遇到困难就逃跑,退却,这也不是我的性格。每次深夜里思考自己25年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时刻在鼓舞着我。柳传志非常懂得包容和妥协,他在顽强地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东西时,也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他不能改变的东西。这就是柳传志能够直面危机并敢于担当的精神所在。设想一下,如果联想已到了他所说的已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无论如何邀请,柳传志不是神,不是铁血金刚,我相信他是不会这样做的。骨子里的敢于担当,这是联想和联想的继任者们能够走得更远的力量和源泉。

    把事业当成命。不排除不少年轻人这样想,我为什么把工作和事业当成自己的命,何必?有必要吗?人怎么活不是一辈子?在柳传志看来,联想是他的命,他在危机面前号召联想人要珍惜联想今天的命,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什么叫伟大的公司,柳传志给出的答案是:经得起时间考验,有一定吨位(实力、规模、影响力),最重要的是社会贡献,能够为中国的国家品牌,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企业管理和文化输出做出贡献。这需要何等胸怀?!柳传志做电脑我做鞋,行业不同,地位不同,但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我和亨达人从来没有动摇——那就是创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平台,让人和企业为社会做贡献。没有把事业当成命的精神,就没有今天的柳传志,今天的联想,亨达亦然。

    企业家要做好大夫。企业如人,无人则止。企业家们必须清醒的是,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具有时刻、定期自检的流程、制度和实践精神。当企业身陷困境时,企业家们一定要具有做好大夫的精神,有病不治、有病乱治都没有好结局。做大夫要勇于拿起手术刀在自己的肌体上去除病灶。柳传志和联想面对的固然有联想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来自外部环境的直接影响,这就如同我们处于传染源的区域,要么离开,要么抵御,要么治疗。我知道柳总有无法容忍失败的个性,更无法容忍拖延,这在别人看来是完美主义者,但在我看来是环境造就。

    对自身能力的过高估计,对高增长、多元化的过分追求和有限的能力与资源不匹配,营销、战略管理能力滞后于公司发展,开拓变革能力不够,这是杨元庆最近的反思。对于柳传志而言,更是欣慰。

    联想不是柳传志的联想,而是社会的联想;亨达不是我的亨达,是每一位员工的亨达,是社会的亨达。经济萧条之下,我们这样想并这样做,昨天这样,今天明天也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