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对联欣赏
(2012-06-21 15:49:52)
标签:
杂谈 |
徐渭对联欣赏
来源:
【徐渭自题联】
旧业沿存三经草;小窗独对半床书。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青藤书屋,原名石榴书屋,系徐渭[号青藤]故居,在绍兴大乘巷。上联描绘了青藤书屋前天池的情趣和灵气。“金玉”,谓华丽可贵的物品,这里指池之水,徐渭喜爱这泓池水,自号“天池”。“如如”,语出《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意思是圆融无凝滞。下联描绘了青藤的苍劲、俊秀的风韵。“青黄”,指徐渭所植的青藤。此联既描写了徐渭钟情的珍物——天池和青藤,同时又隐含着徐渭的两个号。联语中“如如”和“色色”叠词相对,不仅对得巧妙,更增添了对联写景效果。
作者二十岁成诸生,屡试不中,恨科场多弊,怀才不遇,乃撰联以自嘲。此联围绕“屋”、“人”两个中心字,以“东倒西歪”形容房屋陈旧欲倒。再以不入流调的“南腔北调”,写作者不拘科举绳缚而追求自由自在、与仁途经济彻底决裂的性格。两方面极为协调。联中嵌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十分自然,毫不牵强。至于“南腔北调”,则是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一种谐讽,是嬉笑怒骂的一种皮里阳秋笔法。
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上联的“玄关”,指居室外门。全联意是:庭院的外门未必能隔绝名声与教化,要知道青藤书屋能包容天下江山。由此可见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非凡的抱负。
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
作者一生不喜逢迎,“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上联正表现出他的这种性格,决不为求人而去“看人面”攀附我迎合。下联则称对于志同道合的人,可以饮酒畅谈。这从另一面表现了徐谓的洒脱豪放。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字分别读成“hǎo”、“hào”。)
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
此联作者谈读书求知之体会。明代吴讷在《小学集解》中讲:“学在知行二者,能知而不能行,与不学同。”上联所说:“读不如行”,也正是强调读书贵在实践,但同时也指出应当靠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否则,“使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知”,即俗话所说“吃一堑,长一智”之意。下联的意思是说,遭失败、遇挫折,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但总是碰钉子却不从中汲取教训,更不进而努力去解决,这又怎么能说是变得聪明了呢?此联对“读”与“行”、“蹶”与“知”辩证关系的论述,是作者一生艺术实践的凝练概括,颇有见地。
此联从“日午”写到“夜深”,即一天之内与之相伴的为“落花”、“啼鸟”、“明月”、“清风”,似乎与书斋无关,但这正表现了作者读书惟求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意愿,同时也表明作者确是一位超凡脱俗、不慕名利的贤者。
【徐渭撰题联】
嘉靖年间,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一带的富绅、寺僧,为搜刮民财,发起搞所谓“为民消灾祈福”的水陆道场。他们请徐文长写一副劝人“行善”的对联。徐文长挥笔写了开头两句:“经签可超生,纸钱能赎命,”此联正合他们心意,齐声称赞徐文长的文才与书法。谁知正当他们叫好之时,徐文长又在上下联各加了数字(见下)
安徽省芜湖有灵泽夫人祠,祠祀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夫人孙尚香。蜀汉建政后,孙权派人接妹妹回东吴,后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而病死军中,孙夫人对江痛哭,投水自尽,后人建庙祭祀。上联化用崔信明佚句“枫落吴江冷”,下联用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句式,写出了孙夫人一生的不幸和壮烈殉夫的所为,遣词精巧,凄楚动人。
我辈此来惟饮酒;先生在上莫吟诗。
勤业门第春长在;积善之家庆有鱼。
一次,徐文长去大善寺,走进方丈室,恰见当家和尚偷吃鱼。和尚慌忙把鱼碗用磬盖住了。徐文长假装没看见,走到和尚面前说:“我今天替人家写对联,写了半截写不下去了,特来请教。”和尚问“什么对联?”徐文长说:“勤业门第春长在,积善之家——”,和尚说:“庆有余!”徐文长说:“既然磬(庆)有鱼(余),你就大胆地吃吧,何必盖着呢!”说罢,二人笑起来。
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
上联读为:“朝潮,朝朝潮,朝潮朝落;”下联读为:“长涨,长长涨,长涨长清。”还可根据“朝”、“长”多音多义的特点,以多种不同的断读法,得出多种联句。此联后人广为赞叹乐道,争相效仿和改写,而改写者都不留姓名。有的是把原联摘头去尾,如福州罗星塔上的对联:“朝朝朝朝朝朝夕;长长长长长长消。”上下两联写的都是海潮涨落的特点:“朝朝潮,朝潮朝夕;常常涨,常涨常消”。也有的把原联改头换面,这便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楹联了。其中,把“朝云”改为“浮云”,“长水”变作“海水”,“退”和“流”换成“落”和“消”。在温州江心寺上也有类似的楹联。这些都形象地描绘了当地的风光景色。山海关,人称“天下第一关”。孟姜女庙的楹联被称作“天下第一巧联”,它的作者徐文长也被人称作“天下第一才人”。
嘉靖年间,江南富阳的文武举人和秀才在官府的许可和支持下,集资建了一座“二圣祠”。供奉的是一文一武两个圣人——孔夫子和关云长。祠堂落成,为题楹联的事,文武双方闹起矛盾。各自要争首联。富阳知县也觉得无法调合双方意见,很是为难。后来,有人提议请徐文长来撰联。于是双方代表择吉日开官船去请徐文长。徐文长何等聪明,在船上饮酒畅谈中,便设法开导双方。他指着前边一只摇橹的船说道:“逆水行舟,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鲁肃是吴国的大夫,樊哙是汉朝的武将。武的一方一听就高兴了,觉得徐文长肯定为自己说话。文的一方有点垂头丧气。接着徐文长说:大家不要着急,这里还有下联:“迎风奏乐,笛清(狄青)怎比箫和(箫何)。”这又分明是武将不如文官了,文人们不由转嗔为喜。徐文长这才说:“橹与帆都是行舟的工具,各有用处,相辅相成,两得其利。笛声清而厉,箫声和而远,依声入谱,方成悦耳之音。文武之道,同出一理。愿诸公深察此意。”众人听了,都暗暗赞同他的见识(转下)。
船到富阳,徐文长沐浴更衣后,在隆重的仪式中,走上案头,提笔撰书了此联。联语既赞扬文的,又崇尚武的,对两位夫子“一视同仁”。文武双方都感到满意。此时县师爷向众位拱拱手,风趣地说道:“当今沿海倭寇为害,生灵涂炭,文官武将正需同心协力,扫平倭患,上报朝廷,下安黎民。难得徐先生高才,大笔一挥,又为我们唱了一出《将相和》!” 听了师爷的话,众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上联典出《新五代史·晋书·桑维翰传》:“(桑)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他仕。卒以进士及第。”“任铁任金”,是喻砚之质地坚硬而耐磨,然而“定有可穿”是说韧劲的可贵、努力不懈是导向成功之路。下联典出宋人祝穆《方舆胜览》:“世传李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李白感其意,还卒业。”是说恒心的效果,努力不怠的重要。“定有”对“从无”、“可”对“不”,正反相对,形式不变中有变,斩钉截铁,铿锵有力。
徐文长好结识四方“三十六行”人物。这天,他骑驴去看乡间一位老农,那是他的好朋友。主人殷勤待客,徐文长心情高兴,就多饮了几杯酒,感到小便急了,便丢下筷子,走出门去在屋旁空地尿了泡。他回到屋里,老农半开玩笑地说:“肥是农家宝,先生为何不上茅厕里小便,撒在地上岂不可惜?以后千万不可随处小便。”徐文长点点头,自言自语地说:“不可随处小便,我记下了。”过了一会儿,老农请他写几个字作堂联。徐文长此时已经醉眼朦胧,口里答应着,提笔便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几个字,写罢倒头睡去。老农的孙子从外边回来,一看这几个字就笑起来了。老农说:“这是徐先生写的,你笑什么?”孙子说:“‘不可随处小便’,能挂出去吗?”老农心里老大不高兴。徐文长醒来后,老农说:“徐先生,你的字名贵,我这里留下不合适,请您带走吧。”徐文长一看,真是后悔不迭,嘴里说着,酒后误事,请老农拿剪刀来,一剪一拼成了一副堂联。原来的“不可随处小便”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这一改,居然成了名言。老农顿时眉开眼笑,连声说:“好!好!好!”徐文长见他高兴,于是又根据他说的几个“好”字,写了这一副门联。
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
曹娥庙在上虞曹娥江边。东汉汉安二年(143年)端午,上虞人曹旴失足堕江。其女曹娥,年方十四,哀哭寻父,十七日不见其尸,投江而死。宋代建庙以祀。上联说,未能侍奉父亲,到庙里对我表示诚心是小节。“倾诚”,谓谒尽诚心。“末节”,言小节。下联说,做个能使双亲愉悦有孝道的人,见我不拜也可以。“悦亲”,言使父母愉快喜悦。“有道”,联中指有孝道。古来写曹娥诗文,非歌即颂。作者有感于薄赡厚葬、生苦死荣的世风,独具慧眼,独运匠心,一反诔辞程式,以第一人称手法,替孝女立言。试想,一个不能孝亲之人,岂不愧作人子?本联用“假称”手法,生动通俗,引人遐想,读之甚有意味。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本联以绘声绘色的笔触,为张氏书房的环境留下如画般的剪影。起笔“水隔笙簧”是从听觉的角度,先写园外一溪清澈的春水,流淌在溪石之上,水石相击,叮咚作响。继写在此风和景明、繁红嫩绿的春日,溪边翠竹摇曳,园内百花烂漫,花竹丛中,鸟雀欢鸣。潺潺水声伴合着鸟雀的巧啭,传入耳际,仿佛聆听笙簧奏出的欢快乐章,令人心醉神迷,尘虑皆空。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书室主人生活在这欣欣向荣的秀美环境中,与花鸟翠竹朝夕相处,整个身心都感受着大自然的活泼生机,自然使生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享受到生活的无穷乐趣。结末的“青春人在画图中”,正画龙点睛地传达出物我相惬、心与物游的生活之乐。联中“白日”、“青春”二词,本诸杜甫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以故为新,如同己出,一意贯穿,更使全联平添了几分欢欣明朗的色彩。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凤凰山地势高敞,登山远眺,杭州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上联以疑问句式高度赞美了这一片美如“图画”的旖旎风光。“八百里湖山”,指西湖附近的山水。下联对景点之盛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万家烟火汇集楼台。用语简洁洒脱,意境恢宏开朗。全联由高处着笔,写出身处凤凰山,放眼杭州城的观感。作者是画家,上联正切其身份志趣。此联另一说题浙江省吴山江湖汇观亭。)
仗智慧剑、决烦恼网,见五蕴皆空,是深般苦;驭清净轮、入解脱门,得一念无生,为大涅槃。
学者藏修譬彼龙蛇之蛰,不可得而密迩,况可狎而嬉游乎,深潜远遁,无心夺宝探珠,特行满功圆,自尔风云际会;凡人克己当如大敌之临,若是招之使来,便是养之成乱也,利斧快刀,拼命勤王斩将,看凯旋饮至,洒然天地清明。
坛为祝厘之重,暂集衣冠剑佩,尽宜斋沐焚修,况前临芹沼,后倚花封,并称高山仰止,念锡檀家搬柴运米,触目皆证果圆机,切莫向糟丘畔时酣花鸟醍醐,看天堂立登,哭地狱枉设。寺当辐辏之麈,则凡湿化胎卵,未免屠沽驵会,若故杀养生,因贪恣狡,便坠涅海无边,今禅林辈暮鼓晨钟,何下非醒人木铎,但能于枕头上常见衅牛觳觫,许今朝入市,与昨日不同。
养性”说,本于道教哲学,指涵养本性。养性的要求是摆脱得失、荣辱、贵贱、贫富等世俗观念的束缚,在心理上进入自然恬淡、清心寡欲的境界。而古代士大夫每以琴棋书画、诗酒品茗为人品清雅的标志。“紫雪”,指以雪烹紫茶。上联意思是无须以静坐品茗来来标榜。下句的的“何但”,意为何止,“出青云”,指官运享通,平步青云。按传统的价值观,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科举而步入仕途,以博取功名,光宗耀祖。而此处一反俗见,指出读书岂止是为了仕进,以此说明要以清静平和的心境读书,这样才能得到读书的真趣。联语洋溢着耿介绝俗、洁身自好的精神,笔力奔入劲崛,写出清高拔俗的风韵。
世间无一事不可求,无一事不可舍,闲打混亦是快乐;人情有万祥当如此,有万祥当如彼,要称心便难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