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中心对称性》

标签:
反比例函数图象形状位置中心对称性教育 |
分类: 教案设计 |
设计思想: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
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思想;
建构主义思想。
设计思路:
温故知新,做好铺垫;难点提前突破,水到渠成;变式练习、错例分析,加深理解;联系拓广,实现能力的提高。整体上,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位置及中心对称性;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体验个别到一般或具体到抽象的概括方法。
教学难点:
与一次函数图像相结合的应用。
教学方法:
温故(复习法),引导探索(讨论法),变式应用(练习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
1、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点是什么?
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2、什么叫反比例函数?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k为常数,k≠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自变量x不能为0.
3、函数图像是怎么得来的?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对应的点,所有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像。
4、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像及性质:
(1)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为(0,b);
当b=0时,即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2)当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图像从左到右呈上升趋势(用上手势)。
当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图像从左到右呈下降趋势(用上手势)。
二、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会是什么形状呢?会有哪些性质呢?
三、
1、在方格纸上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像.
列表:
x |
-8 |
-4 |
-3 |
-2 |
-1 |
-1/2 |
1/2 |
1 |
2 |
3 |
4 |
8 |
y=4/x |
-1/2 |
-1 |
-4/3 |
-2 |
-4 |
-8 |
8 |
4 |
2 |
4/3 |
1 |
1/2 |
描点:
A(-8,-1/2)B(-4,-1)C(-3,-4/3)D(-2,-2)E(-1,-4)F(-1/2,-8)
F′(1/2, 8)E′(1, 4)D′(2, 2)C′(3,4/3)B′(4, 1)A′(8, 1/2)
连线:(依据点的变化趋势,用光滑曲线把所描的点连起来)
http://s10/small/4d756bbdte17845ec1049&690
2、议一议:
(1)反比例函数y=4/x的图像是什么形状?位于那些象限?
(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
(2)会与坐标轴相交吗?会成圆形吗?
不会与坐标轴相交,因为x不能为0,4/x也不会为0,即图像上点的横、纵坐标都不会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会与坐标轴有公共点。
不会呈圆形,因为在0到无穷大的范围内,当自变量x无穷大时,对应的因变量y就无限接近于0,却不等于0,对应的点无限接近于x轴,却不与x轴相交;当自变量x无限接近于0(却不等于0)时,对应的因变量y就无穷大,,对应的点无限接近于y轴,却不与y轴相交。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无限趋近于坐标轴,不会成圆形。
(3)所描具体的点有没有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能确定两支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吗?
有,下列各组点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每一对点都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A(-8,-1/2)与A′(8,
C(-3,-4/3)与C′(3,4/3);D(-2,-2)与D′(2, 2);
E(-1,-4)与E′(1, 4);F(-1/2,-8)与F′(1/2, 8)。
能确定两支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因为图像上所有点都是成对出现的,若有点(a,4/a),必有(-a,-4/a),所以两支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4)对于所描点(个数、坐标),你怎么看?
所描点应该越多图像就越精确,至少10个点,横坐标做好互为相反数。
(5)连线时,能用折线吗?
不能,只能用光滑曲线。
3、作出在方格纸上作出反比例函数y=-4/x的图像.
列表:
x |
-8 |
-4 |
-3 |
-2 |
-1 |
-1/2 |
1/2 |
1 |
2 |
3 |
4 |
8 |
y=-4/x |
1/2 |
1 |
4/3 |
2 |
4 |
8 |
-8 |
-4 |
-2 |
-4/3 |
-1 |
-1/2 |
描点:
A(-8,1/2)B(-4,1)C(-3,4/3)D(-2,2)E(-1,4)F(-1/2,8)
F′(1/2, -8)E′(1, -4)D′(2, -2)C′(3,-4/3)B′(4,- 1)A′(8, -1/2)
连线:(依据点的变化趋势,用光滑曲线把所描的点连起来)
4、议一议:
(1)反比例函数y=-4/x的图像是什么形状?位于那些象限?
(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
(2)会与坐标轴相交吗?会成圆形吗?
不会与坐标轴相交,因为x不能为0,-4/x也不会为0,即图像上点的横、纵坐标都不会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会与坐标轴有公共点。
不会呈圆形,因为在0到无穷小的范围内,当自变量x无穷小时,对应的因变量y就无限接近于0,却不等于0,对应的点无限接近于x轴,却不与x轴相交;当自变量x无限接近于0(却不等于0)时,对应的因变量y就无穷小,对应的点无限接近于y轴,却不与y轴相交。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无限趋近于坐标轴,不会成圆形。
(3)所描具体的点有没有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能确定两支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吗?
有,下列各组点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每一对点都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A(-8,1/2)与A′(8,
C(-3,4/3)与C′(3, -4/3);D(-2,2)与D′(2, -2);
E(-1,4)与E′(1, - 4);F(-1/2,8)与F′(1/2, -8)。
能确定两支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因为图像上所有点都是成对出现的,若有点(a, -4/a),必有(-a,4/a),所以两支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4)对于所描点(个数、坐标),你怎么看?
所描点应该越多图像就越精确,至少10个点,横坐标做好互为相反数。
(5)连线时,能用折线吗?
不能,只能用光滑曲线。
5、电脑绘制反比例函数y=3/x,y=2/x,y=1/x,y=-3/x,y=-2/x,y=-1/x的图像,并分析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且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不同点:当k>0时,在第一、三象限;当k<0时,在第二、四象限。
6、课堂小结:
(1)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像是两支曲线(也称双曲线)。
(2)当k>0时,在第一、三象限;当k<0时,在第二、四象限。
(3)双曲线关于原点中心对称,不与坐标轴相交,不会呈圆形。
7、练习:
(1)下列函数图象分别位于那些象限?
Y=1/(2x),y=0.3/x,y=10/x,y=-7/x
(2)下列图像,哪个是y=5/x的大致图像,哪个是y=-5/x的大致图像?
8、错例分析:
小明把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画成了下面的样子,对吗?为什么?
http://s5/small/4d756bbdte1aa9c0a7ae4&690
不对,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会与坐标轴相交,反比例函数y=6/x的图像只能在第一、三象限。
9、联系拓广:
下图中,哪个是y=kx+k,y=k/x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大致图像?你是怎样分辨的?
http://s14/small/4d756bbdt7cf26f2e208d&690
10、如下图,直线y=(5/2)x与反比例函数y=k/x的图像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5根号10,根号10),求点B的坐标。
http://s4/small/4d756bbdte1ab093ca453&690
课后记:
“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特点,函数图像定义”是先行组织者。
“反比例函数定义,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像及性质”是知识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