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1——豆逗乐乐欢乐颂3
(2017-10-09 21:48:49)
标签:
1950后豆逗乐乐维多利亚时代成功学斯坦利 |
分类: 豆逗乐乐欢乐颂 |
又跑题了,接着回来说1950后这点事。精神苍白思想无力必然会狭隘,世界在他眼中只是一个点。再加上长年累月的物质匮乏,环境的大尺度瞬息万变,必然养成无底线的财迷和装好的习惯,并慢慢成瘾,瘾者——即自动化的强迫行为。所以50后会显示出一种奇怪的特性——人前装好,在人后的私人空间几乎没有底线,完全是两个人。所以才有广泛的流行语“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一生?”
更有趣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随着舆论环境越来越宽松,随着个人享有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一部分50后索性连“装好”都懒得装了,赤裸裸的尊重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潘多拉魔盒,欢乐无比肆无忌惮的尽享生活了。此时此刻网上又有了新标语:“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这是对成功学最大的讥讽么?成功学的法则是——仅以吸引力法则为例——尊重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的潜意识,倾听内心的声音。如果你尊重了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行为,就联通了宇宙,就能听到宇宙的声音,获得了宇宙的能量,点亮了阿拉丁神灯,披上了美少女战士的黄金圣衣,你将无往不胜……相信自己会成功,就成功了一半。只要觉得好,那就做吧……
我都相信自己1000次了,倾听自己的声音都听烦了,还是一点成功的迹象都没有,还从倒数第十变成了倒数第五。
想想我内心是什么声音?——少干活多赚钱;买性价比最高的东西,如果是白送那就太好了;看看马路边放没放钱? 没有?不要紧,有把钳子也行,大摇大摆喜笑颜开的拿回家去换钱!找找挖挖溜溜有没有漏有没有便宜?吃好的,玩好的,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买大大的房子;买十个lv;找个能赚钱又爱我的帅男靓女嫁出去哪怕倒插门都没问题;能有个便宜又听话又善良的保姆帮我带孩子干活最好了。
想想我的潜意识在想嘛?——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我可不是一般人,我是公主王子转世。我有潜能我有神功我有通灵珠宝我能帮你赚十个亿……
嗨嗨嗨!都是趋利避害好吃懒做贪婪恐惧骄傲狂妄的动物本性。唉唉唉!怨不得从倒数第十出溜到倒数第五。
成功学之所以是毒药,潜意识内心的声音之所以必须压制,是因为它们与成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成功不是被大师忽悠起了内心的声音、听从了潜意识的指挥、对着镜子宣誓表决心,如果成功那么简单易得,地球还驮的动吗?它转着都费劲了。
恰恰相反,成功是无法教授,是压抑了内心诉求、抑制了潜意识,是违背了自己内心原始的声音,是让自己不舒服不自由不开心很难受。成功从来都是反动物本性的,是趋难避易,是克制脾气,是退而结网,是闭嘴不乱说,是自讨苦吃,是自己挤兑自己,是自己踹自己,是见困难就兴奋的睡不着觉,是把磨难受罪赋予意义当成职责……所以成功从来都是难得稀缺的。所以地球得以匀速平稳日行八万里。
看看有史以来地球上来来往往多少种动物?150万种,就只算脊椎动物也有15万种,只有人类成功进化成了高级两足动物。由此可见成功的稀缺,极其稀缺,15万分之一。由此推断,人类一定历经了其它动物没有经历的困难,拥有着其它动物没有的自我克制的强大意志力。要不然,凭什么人能吃所有动物,而动物吃个把人这样难。
1887年,亨利·莫顿·斯坦利沿刚果河逆流而上,他们横跨非洲,确认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源头。他们在浓密的伊图里雨林挣扎了几个月,想找到一条出路。他们经历了狂风暴雨,走过了齐腰深的泥沼,驱赶着成群的苍蝇和咬人的蚂蚁。他们因吃不饱而虚弱不堪,因流脓溃疡而千疮百孔,因疟疾痢疾而无法行动。土著用带毒的剑和矛袭击他们,让他们或残或死,甚至变成盘中餐。有一段时间,他们中间每天都有几个人死于疾病和饥饿……斯坦利闯过了所有难关,一年又一年地坚持下来,一次又一次地探险。
他的欧洲同行惊叹他的“意志力”。非洲人把他叫做“Bula Mutari”,译成英文是“Breaker of Rocks”,中文是“破石者”。跟着他探险活下来的非洲助手和非洲搬运工,一次又一次地继续支持他,不仅钦佩他的勤奋和决心,而且钦佩他的仁慈善良和临危不惧。其他人怨天尤人,怪荒蛮让人残暴,而斯坦利说荒蛮让他受益:“就我自己而言,我绝不会说大自然是格外美丽的;但是,我要说,我这个原本粗野、没教养、没耐心的人,就是从非洲经历中受到了教育,尽管现在有些人说这些经历让欧洲人的性格变坏。” [1]
要知道,探险非洲的这些维多利亚人大多是崇尚“个人道德力量”理念的,他们在英国本土是绅士,是善于自我克制的人,但是“腹中空空”“荒蛮的环境”使他们暴露了本性。为什么荒蛮没有让斯坦利暴露本性呢?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性本善”的天使么?没那么简单,斯坦利在荒蛮面前的所有表现都不是偶然的,他从11岁就故意让自己受苦受累,以“锻炼意志”抵抗本性。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午夜起来,与邪恶的自我悄悄较劲,在同学睡的正香时,我在跪着,
对那个知道一切的人讲心里话……我承诺放弃想要更多食物的愿望,我承诺
无视肚子的饿和痛,我会把三餐中的一餐分给我的同胞;我应该把牛油布丁
分一半给福克斯,他在受贪婪的折磨;如果我拥有的某样东西招人嫉妒,我
会立刻放弃这样东西。”
“我发现,美德的培养很花时间。与邪恶作斗争好像经常是徒劳的,然而,
每个阶段都有无穷小的进步。”
别以为斯坦利的爸爸很有钱,送他进了贵族学校。真实的情况是,他是一个连爸爸都不知道的私生子。他妈妈18岁生下他以后,就丢给了外公。6岁时因外公的去世被遗弃,后来一直住在威尔士济贫院里。他为雪耻自己的身份,一心想做个好孩子。而且什么都干扰不了他实现自己目标的决心:“我想一心做事,自我克制,不知疲倦,从而变成我自己的主人。”
他二十几岁就成了一名成功的记者。后来去非洲寻找在那里失踪的苏格兰探险家传教士大卫·利文斯敦(David
上的担子压的几近趴下;不过,这不过是我的一小部分自我,我的真正
自我还完好无损,当恶劣的环境每日折磨着我的身体,它却在傲视这样
的环境。真正自我就是我的意志,钢铁般的自我克制、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
斯坦利就是人类的那个15万分之一,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神一样的功名,得到了无尽的赞誉。他同时代的马克·吐温 [2] 大赞斯坦利:“斯坦利是同时代中唯一100年后仍然有名的人。拿我在自己短暂一生中所获得成绩与斯坦利在他可能更为短暂的一生中所获得成绩相比,我10层高的自我欣赏大厦就会塌陷到只剩地窖。”
契柯夫 [3] 说:“一个斯坦利抵得上一打学校和100本好书……他不管有什么困难、危险和诱惑,都坚定不移地迈向目标,他赋予了最高道德力量以人性。” [4]
[1] 摘自【美】罗伊·鲍迈斯特的《意志力》第127页。美国金融公司取名很有意思,有与宗教有关的,比如:所罗门;有与探险有关的,例如:黑石、 黑岩 。
[2]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
[3] 契柯夫:(1860—1904)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
[4]摘自【美】罗伊·鲍迈斯特的《意志力》第127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