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笨妈一起长大(26)-宽恕之爱
(2014-09-19 21:30:37)
标签:
价值取向宽恕之爱自我克制孤独寂寞施威哲 |
分类: 室内四重奏 |
第五章
“我——苍天——造物主——不断制作“对称破缺”的光溜溜的有限新生命,不就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好玩,更好看吗?你说你很有价值,让我给你开开后门,照顾照顾你,是吗?其实,我说了也不算,还要看你的命硬还是命衰,噢!乐乐,我可什么都没承诺噢!”
第一封
剪妹:
你好!来信问如何聪明地养育你的布布,我很高兴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并像咱们准备报考大学一样,做足自己的功课——学习与布布共同成长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剪妹,这将是你和布布走在进化之路的第一步。
孩子是自然之子,是上帝派发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孩子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把他们带到人间的,不是他们自己非要来的。既然不是应孩子的请求,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或在极乐中或在强迫中或在半推半就的假不情愿中或在传宗接代的清醒中……当然我们某些高级同僚会说成是在罗曼蒂克的爱情中——把孩子带到人间;所以父母就不能只图自己的安乐和事业,要付出时间、辛苦和智商,把孩子好好带大。
剪妹,你认为我在豆逗的教养上比较成功,其实,真理经常以最简单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教子的独门绝活——只不过在我自己和豆逗的心灵深处强力并持久的灌溉了——人类在进化路途中一直使用的最传统的东西——基本价值取向。
基本价值取向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就像求极限一样,她似乎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彼岸美德。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①个人慢慢习惯于遵守(服从)在进化之路上筛选沉淀的最有利的传统习惯和秩序规则,
②对个人的性情施以道德的约束(自我克制),
③将热爱公正至于个人的贪婪之上(宽恕之爱),
④限制(打磨)和修补先天禀性(凹凸品质)——贪吃好色、贪婪恐惧、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妒忌、胆小爱哭、鲁莽死拧、笨笨的学什么都很慢、聪明的一点就通……
⑤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并应该遵守其规则——不劳动者不得食、诚实守信、履行契约、遵守秩序、平等交换、节俭、驯顺命运,不过犹不不及,不首先出背叛牌,保留对背叛者的债权,文明生活是有趣的,孤独寂寞是正常的,读书思考是与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命必需品……
剪妹,教育,尤其是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句话一两封信就能说清楚的,为了叙述方便,先从“宽恕之爱”、“打磨好习惯”“ 别人家孩子”这三个方面说一下我的育儿理念。
一、
我问苍天:“为什么让我不协调?为什么娘不给我带通灵宝玉?为什么娘只让我光溜溜的来?……”
我好像听见苍天哈哈大笑说:“乐乐,没什么为什么呀!你,你,你,你是谁呀?你不就一个傻乐乐吗?凭什么让你和我协调?你又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凭什么给你带通灵宝玉?你又不是贾宝玉!噢,你说A·施威哲 [1] 告诉你:‘生命本身是宝贵的。尊重生命是A·施威哲制定的基本道德戒律?所以你就应该生之协调,你就应该带好东西。’
唉!傻乐乐,那只是你受人蛊惑一厢情愿的天真想法,我可没有说过哟!在我眼里众生平等,我不但让任何生物都有限,都不给带好东西;我还以百万计地制造你们,百万计地消灭你们,更可以让你们成为相互的猎物。我——苍天——造物主——不断制作“对称破缺”的光溜溜的有限新生命不就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好玩,更好看吗?你说你很有价值,让我给你开开后门,照顾照顾你是吗?其实,我说了也不算,还要看你的命硬还是命衰,噢!乐乐,我可什么都没承诺噢!”
唉!生之紧张,生之焦虑,生之挣扎的孩子,如果再遇上一直紧张,一直焦虑,一直挣扎的妈,那孩子就悲衰了,也可能负负为正,那个孩子就彻底解脱了、幸福了……
剪妹,我不知道“别人家孩子”,我只知道我对豆逗只能“宽恕之爱”了,因为我曾经就是一个悲衰的小孩,我可不想让豆逗再做悲衰的小孩了。
剪妹,说了这么多悲衰的话题,其实就是想告诉你,我们自己是有限的灵与肉组合,我们的孩子也是有限的灵与肉组合,所以对我们的孩子不要要求太多,对我们自己也不要要求太多,我们能做的似乎经常是驯顺命运,尤其是体谅和驯顺孩子的命运,这其实是很难做到。但是,为了孩子,我们不得不首先学习在驯顺自己命运基础上的“宽恕之爱”了。
剪妹,小孩子的心灵其实远比我们看到的丰富,她像一座隐藏着各种宝贝、土坷垃、黑虫和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种子的处女峰,在此耕耘不辍的父母心灵中最本质的东西也会像种子一样在不经意间植入孩子这座处女峰的土壤深处。所以我们挖掘什么、纵容什么、忽悠什么、播种什么,将来就会长出什么。所以做妈妈的首先要为孩子,用“宽恕之爱”修炼自己的心灵、用“自我克制”打磨自己的个性、用“真理”擦亮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心灵尽量经得起阳光的暴晒和风霜的折磨,让自己的个性尽量看起来不令世人讨厌,让自己的眼睛尽量适应“比谎言更不受欢迎的经常被遮蔽的真相”。
在暴晒和折磨中将柔弱的公主变身为吃苦不诉苦的超然坚韧女人,在打磨中自觅快乐自己哄自己玩,在被遮蔽的世界中发现真理的光泽;将动物都不缺乏的“本能母爱”锤炼成高度进化的“宽恕之爱”——将自己、先生和孩子沐浴在“宽恕之爱”的阳光雨露中——冷酷热烈、直面弹性、敬畏轻蔑、克制宽容、冷静激情、孤独温暖、超然坚守、真理荒谬——与世界的多元两级和谐相处。在看似不经意间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强力“专业化”的植入这些源于“宽恕之爱”的多元之良种。
[1] A·施威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生于Alsace,牧师、哲学家、医师及音乐理论家,获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