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无常

(2012-08-24 09:45:21)
标签:

薛定谔

生命是什么

灵与肉

常识

大学

大学生

讲义

愉瑜

选修课

职业

心理学

分类: 讲义《幸福心理学与择业成功学

生命无常

薛定谔④曾在他的《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一书中说:

“生命本身是宝贵的。‘尊重生命’是A·施威哲⑤制定的基本道德戒律。但是自然对生命毫不尊重,仿佛它是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它以百万计地被制造出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经常被迅速消灭或成为其他生命捕食的猎物。这恰恰是造物主不断制作新生命形式的原因。

施威哲认为‘你不应受到折磨,不应忍受痛苦’。但自然却不知这个戒律,它的物种在无休止的争斗中相互折磨。

‘事物无良莠,只是思考使然’。没有任何自然现象本身有优劣或美丑之分。价值观正在消失,特别是意义和结果也在消失,因此大自然不是根据目的行事。如果德文中我们说生物体对环境的'目的性'适应,那么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为了措辞的方便。如果对此只作字面理解那就错了。错在我们自己勾画的世界框架中。因为那里只有因果关系。

最痛苦的是我们的一切科学研究对世界整个这幕剧的意义和范畴的绝对缄默。我们看得越认真,它就显得越没有目标、越愚蠢。显然,正在进行的表演之所以有意义仅与思考它的意识相关。但科学告诉我们,这种联系明显很荒谬:仿佛意识只是由它正在观看的表演产生出来的。当太阳最终冷却,地球变成了冰雪荒漠时,演出将虽意识一块消失。"

薛定谔的四段话有四层意思:

第一段:生命无常是自然规律,人力无可为。

第二段:想在争斗中胜出吗?就要付出相互折磨、自我折磨、忍受折磨的代价,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否则病、败、伤、亡本身就是代价,区别只是被动接受。这是自然规律。

第三段:因为在大自然的框架中,不是根据目的行事的,只有因果律;虽然直觉通常告诉我们,因果在时空上并不接近。所以只有根据目的(例如:我要年薪100万钱、我要当大明星、当高官)才有所谓意义和结果,这种思维定势似乎已经过时;或者说随着人类科学的推进、眼界的扩大,只有根据目的的个人的功名越来越显出它的局限性、有限性。所以只有看透生命无意义本质、通晓“事物无良莠,只是思考使然”的真正内涵;还不知疲倦的追问“自然奥秘”、“人间良莠”、“不在乎时空上并不接近的因果”的人,才是所谓得到解放和自由的现代“潮人”。

第四段:我们将在第十二章第一个专题“为什么学习心理学”中详细讨论。

薛定谔提出的这四个问题,其实是老师26万字讲义的基调和框架。

好了!我们回到灵与肉的主题……

 

 ④ 【奥】埃尔温·薛定谔(1887---1961),生于维也纳,物理学家,作家,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⑤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生于Alsace,牧师、哲学家、医师及音乐理论家,获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