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 暖高 三(9)

(2009-04-01 12:50:24)
标签:

大学

高考

高三

健康

教育

冷暖

亲子

校园

原创

杂谈

冷 暖高 三(9

1115(日)

10月中旬的一月考,小朋班上的成绩不太理想,班主任老师给全班同学作了一个心理测试答卷,这个测试答卷收上来以后,老师让身为学习委员的小朋写总结,小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这两天正好双休日,我仔细看了每一个同学的心理测试答卷,给部分同学在答卷后面写了一些提示和要求,主要是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有针对性地写出了如何去做的提示性意见。最后根据他们班的整体情况写了一份总结,为记住小朋成长中的这段历史特将总结抄录在我的日记中:

关于《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检查表》测试的总结

本次调查集中反映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学习动机端正。但也有部分同学,尤其是在一些男同学中存在着缺乏学习自主性,还需要一定的外在压力(即来自家长、老师、或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外来因素)才能真正地好好念书的现象。

对于高三的1718岁的青年人,尤其是我们班这些经历了很多次筛选留下来的理科班的同学,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部分同学高水平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今天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在“今天你不胜出,明天就将被淘汰”的人生关键时刻,这个问题应该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给以认识和解决。

我们八班的同学应该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有一个追求卓越的梦想,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意志坚强、与人为善、雄心勃勃能担当重任的大智者而读书,不但具有高智商还应具有高情商的全面发展的人。

因为未来的年代绝不仅仅是智商的较量,还是情商的较量,是国际间的人与人的竞争,所以你要有强大的中文和英文能力(即真正学好语文和英文);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学好数学);有对物质世界的宏观和微观认识(即学好物理);还要对生命本身、物质本身的构成有所了解(即学好化学和生物);你还要克服惰性,培养竞争意识,并在培养竞争意识的同时塑造一颗平常心,一种平等的意识、一种民主的意识、一种尊重他人的意识。

高三这一年的艰苦学习和训练,也正是形成这些意识和思想的最好实战演习和锤炼过程,好钢需要千锤百炼,一个“大写的人”也需要挫折和痛苦的反复锤炼。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这难得的高三,练就一种无论有没有外在压力,都能很好地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要求、自我努力、自我前进,让卓越浸透在你生命的每一天。

二、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到在阅读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问题,需要加强阅读方面的训练。阅读需要的是慢功夫,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的,是最锻炼一个人耐性的。所以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只有一个笨办法,就是利用零散时间,每天坚持阅读,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时一些支节问题,例如:阅读速度慢,抓不住重点等就迎刃而解了。由于能很快读懂并能及时准确地抓住重点,同时又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这时就很容易喜欢上阅读,而与阅读终身为伴。所以为了高考,更是为了人生的乐趣,要尽快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到在考试紧张的问题上,大多数同学都能进行很好的心理调适,但还有部分同学在考前紧张,考中焦虑。需要在月考中进一步加强考试心理的训练。

另外,考试焦虑一般还与太急功近利有关,有的同学(或某个同学的某个时期)平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上不求甚解,却总想凭自己的小聪明在考试中碰运气,一鸣惊人,超常发挥。这样几次循环下来,极易造成考前紧张,考中焦虑。所以真正纠正考试焦虑还要从端正学风开始,要有个严谨的学风,在学习上不偷懒,不不懂装懂。基本概念要反复彻底搞清,反复训练基本概念的运用,只有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才能熟能生巧,从量变到质变,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综合性的难题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或多或少地反复深入地做一些练习。这样在考试前和考试中你就会因心中有底而不慌,既使有心理上的问题也比较容易纠正。再一点,在平时要锻炼一颗平常心,不要太相信天赋,“有天赋,不唯天赋,重在努力”。这样在考试时你就能以平常心对待,只期待收获你播种的那些果实,对天赐的意外果实给予超然的态度。

总之,这次大家认真地做了答卷,使老师对同学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大家与老师同心协力,在高三的这一年中,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文化知识、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基础,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