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初二,成绩尚可,朋友问育儿经验,细细想来有三点体会可与大家分享。
1、针对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骄娇二气实地锻炼儿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自理能力。
从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让儿子在学校吃饭,而且规定不许剩饭。如果学校下午没课就参加学校组织的辅导班。我记得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晚上看完一个有关小熊吃饭的动画片。第二天放学后他兴奋地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学小熊闭着眼睛吃饭,一点儿饭都没剩。”孩子为了不剩饭,动脑筋,想办法。这样长期的集体生活,使孩子养成了很好的习惯,不管多么不爱吃的饭,都能很快地吃完。这个习惯也反映在作业上,当天的作业,写完再去玩,基本不剩作业。而且,我从来不检查孩子的作业,让儿子养成自己的任务自己负责的习惯。我只是帮助儿子分析老师判回来的作业、卷子为什么错,今后应该怎样注意。然后再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儿子的作业本很有趣,每个学期开学后的头一个月因为错字错题连篇所以成绩差不多都在七、八十分;第二个月就开始上升到九十分了;到了期中考试时就基本稳定在九十五分左右了。让孩子从小经历自己犯错误,自己改正错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给孩子能够从容地面对真实的自我,并且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战胜现实中的困难。而且,还可以通过经常犯错误,使骄娇二气难以滋生,练得比较皮实。
2、为了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些素质包括:对失败的承受能力,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小孩子,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似乎天生具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针对孩子的这些思想倾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有一段时期儿子的作业写得非常潦草,我批评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孩儿都这样”。一天放学后,我找了一个儿子觉得远不如他的同学的作业,给儿子看。当儿子看到同学整整齐齐的作业时很受震动,知道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表现方面和方式不同,应该向同学的长处学习。
3、让孩子经历挫折和被误解
记得儿子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将卷子中的一道题判错了,得了98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儿子大笔一挥将分数改成100分。第二天理所当然的挨了老师一顿批评。这时我就趁机告诉孩子:“卷子得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学到了知识,不断增长的知识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从那以后,儿子慢慢得不太关心由于老师的疏忽而造成的分数差别,而对自己是否真的学会了应该学会的知识斤斤计较,并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儿子在慢慢长大,在公正和不公正交汇的环境中逐渐成熟起来,心胸开阔起来。对于一些来自老师的具有成见性的批评和同学间的误解、妒忌等能够不太介意,有些不高兴、不痛快的事很快就能过去。人生短暂,而人生想做又能做成的事又是如此的消耗生命的时间,所以我们别无选择,为了追求既定的目标,对过程中的沟沟坎坎只能快速地不动声色地走过去。
热爱学习,热爱知识,不怕挫折早已成为儿子的最基本习惯。长大了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自己设定目标并认真实施,如期达到,儿子现在已经成了我这个当母亲需要学习和追赶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