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还是在中国学做点西方妈妈吧

(2011-03-10 13:51:59)
标签:

育儿

分类: 触摸教育

                               

我还是在中国学做点西方妈妈吧

最近,在美国当妈妈的蔡美儿其人、其文、其观点都成为了热议的对象,甚至成为热捧的对象,给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之路上孜孜前行的中国爸爸妈妈们不同程度的精神动力和坚持下去的笃定理由。但是,读她的文章,我感到了压抑,非同一般的压抑。我还是在中国学做点西方妈妈吧我看着书,想像着虎妈妈对女儿恶语讥讽以求起到“激将”作用的场面,我感受到了寒冷,我感受到那种久违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愤怒,或许,是因为刺激我想起了久远的些许回忆吧。我,还是选择反其道而行之。

 

前些日子,京城一场大雪,白雪皑皑,雪总是浪漫无比,轻而易举就能激起成年人和孩子不约而同的亢奋,我和豆宝成为耍雪大军中的一份子,用简易的滑雪工具在陡峭的小山坡上滑雪,不时有狼狈的大人小孩的声影映入眼帘,兴奋的尖叫声此起彼伏。远远走来uu的一家,那是父母都是博士的高知家庭,因为孩子年龄一边大,我们很相熟。孩子们瞬间就自找玩伴,我们站定聊天,自然聊起兴趣班的事,UU是学钢琴的,每周四天幼儿园放学后到教育机构学习钢琴一个小时。

U爸说起U对学钢琴的反感,每次都抗拒地很激烈,U爸说:“我本来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但是最近看了虎妈妈的书后,我突然觉得我应该给他压力,有压力才能奋进,我已经为学钢琴的事儿揍过他两次了。”我还是在中国学做点西方妈妈吧

哦,光荣的虎妈妈就这样真实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催生出新的虎爸爸和虎妈妈来了。我还是在中国学做点西方妈妈吧

我说:“我赞同孩子学乐器,但是我不赞同虎妈妈的很多做法,我反对你打孩子来压迫孩子接受,成长真是比成才更重要。”

U妈在一边也赞同我的观点:“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把孩子弄得那么痛苦干什么呢?!我也不赞成这样威逼着孩子学习。”

 

我想到了《虎妈战歌》中小女儿后来放弃了小提琴改学网球,在虎妈妈又准备干预孩子准备按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网球之路时,小女儿说的那句话:“妈妈,不要像毁了小提琴一样毁了我的网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虎妈妈并没有成功,起码在小闺女的教育上不能称之为成功。

我坚持认为培养一颗幸福的心灵远比这样带着创痛的“成功”人生更加成功。

 

几天前,我和宝爸再次提起想让豆宝晚一年上小学的想法,因为豆宝月龄太小没有优势,事实上已经给他造成不小的压力。

宝爸第一反应是拒绝:“不行,肯定不行,我最近看了虎妈妈,我还想让他更小就上学呢,我觉得应该给他一定的压力,才能有卓越的人生!。”我还是在中国学做点西方妈妈吧

OMG,虎妈妈居然走进了我的生活!我再次见识到了虎妈妈的榜样的力量。宝爸是凤凰男,有点英雄情结,而虎妈妈高调的精英教育的理念再次让宝爸变得理直气壮!

不过,理直气壮的还有我,我的教育理念也坚定初衷不改!

 

虎妈妈的中国式教育发生在美国,是一个相对予中国来说更崇尚个性、自由和爱的大环境,面对虎妈妈的强势和苛求,孩子还有一个缓冲和释放的空间。虎妈妈的教育理念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冲突在她的家庭就得以体现。但是她爱人的理念很大程度上也营造了一个更加人性的成长氛围。而在咱们国家缺少的不是虎妈妈虎爸爸,而是一个能给予更多自由和爱的空间。充斥在我们身边的不管是社会机构和学校都是“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呐喊。爸爸妈妈们在这样聒噪的噪声中更是对孩子的未来激情满怀,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客观结果,我们都不敢把孩子当做试验品,我们都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所有的期望。在虎视眈眈的一双、两双、四双、六双、无数双眼神下,不堪重负的孩子出路在哪里?中国的孩子们不是需要再加压,而是需要释压!

 

宝爸曾经对我说:“我宁愿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是辉煌的。”所以宝爸一直对豆宝的未来有着很大的期待。

我同样对孩子的未来有期待,想象着我家豆宝如果未来的人生充满鲜花和掌声,我也会充满自豪和幸福。但是,我是从指责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我深深理解那种指责下形成的伤痛,以及这种童年的伤痛对人生的莫大影响。所以,我育儿坚持的原则是: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功(世俗的成功)更重要。

 

两会期间,中关村小学的一学生写了一篇文章给代表表达了入学中的不正常(腐败)现象,同时有以下一段文字:“我们没有周末,全市几乎所有的孩子周末都在上各种补习班,没有童年和童趣,成为各个靠办补习班赚学生钱的人的目标。孩子们的创造性都被扼杀了,如何去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样的呼唤远不是一个孩子的简单愿望,是一代代中国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国家的孩子是缺乏压力吗?还需要再给孩子增加压力吗?

 

我认为,对于育儿,简单的严厉和简单的放纵都不难,难的是严厉和爱与自由的友好结合,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又培养孩子一个追求成功的性格。

 

没看完这本书,我发现我真是做不了“蔡美儿”,豆宝也无法成为卓越的“索菲娅”。既如是,我就不苛求自己和孩子了,我还是在中国学做点西方妈妈吧,中庸一点,从容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把爱人当朋友
后一篇:丢失演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