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教育 |
分类: 触摸教育 |
看着网上妈妈们推荐的无数的好书,我总是心痒痒,时不常也买几本,但是我现在越来感到书真的不是读的越多越好——读书,应该适可而止。
我们都非常清楚,我也切身地感受到给宝宝读书对宝宝语言的发育确实是功不可没,豆宝不到一岁就能够说一些重叠的字“处处”、“粒粒”、“茫茫”等,而且他的语言发育确实让我们全家兴奋不已,这些我在《豆言逗语》中做了很多的记录,回头翻看真是感慨良多。现在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非常的好,经常能说得我们捧腹,但是现在的我感到了担忧,担忧他的想象力的培养了。
我曾经写过关于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文章,也曾经为豆宝那可爱的想象力兴奋不已,但是现在的豆宝呢?他经常能够科学地描述一个事物,能够客观地表述一个物体的特点,经常有朋友诧异他懂得多,但是我怎么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了?
——因为我发现豆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似乎止步不前,甚至似乎慢慢消弭了……
“宝宝,你说说西瓜好吃吗?”——大西瓜,圆溜溜,红籽黑瓤在里头。(童谣里的话)
“宝宝,你肚子上的这个坑是什么?”——肚脐,圆圆的肚脐,生出来后就掉了。(《圆圆的肚脐》书中讲述)
“宝宝,天怎么会下雨?”——不知道,你看看哪本书上有?
……
我突然感到有点心慌,孩子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或者有了可以信手拈来的可以引用的句子,却少了很多的幻想,却少了自己的语言,开始人云亦云了。
所以,我思考:我教给孩子知识的时候,是不是抹杀了他该有的想象力?孩子越来越懂得科学知识的时候,他是不是离创造越来越远?我宁愿让他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也不愿意他只是一个装满知识的小学究。
我想起在豆宝一岁半左右的时侯,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也是关于现在的一些想象:孩子满脑子都是童谣、唐诗宋词,却缺乏自己的创造性语言,建议父母的早教不要走向知识早教的误区。所以我刚刚蒙起不久的知识早教热情顿时消除了,所以现在的豆宝几乎没有不会任何唐诗宋词,虽然时而有遗憾自己没有坚持知识早教,但是我还是欣慰我没有把早教完全误解为“知识早教”。我从此更多地选择绘本类的书给豆宝讲,我选的绘本更多偏向的是情感的培养和爱的熏陶,比如我曾经特别推荐的《聪明豆系列》,让孩子感受到爱。
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最初看书中的图画,然后学习书中的词语,后来从中吸收逻辑,继而才能理解前后因果。对于孩子来说,知识来自于“温故而知新”,通过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内容来学习到新的东西。所以重复阅读相同的书,有助于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学习,而如果追求数量,追求大量地阅读书籍,则有可能让孩子仅仅限于语言的表面含义,并浮于简单引用,不能够深刻理解书的内涵和故事的真谛。所以,有华德福教育者提出,如果孩子不厌倦,甚至可以2、3个月都只读同一本书。
看到这些观念,我内心突然受到了强有力的碰撞,我觉得实在很有道理。我无意识中也限于简单地追求数量的怪圈,看见好书就想买,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成长需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反刍。如果说孩子两岁之内需要多阅读的话,我认为两岁以后孩子更应该精读,帮助他建立逻辑概念。
我想明白了:给宝宝读书,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