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没有成规,而我曾经迷失

标签:
教育理论迷失 |
分类: 触摸教育 |
http://fs01.bokee.net/userfilespace/2007/04/30/lushanshan456026_s.jpg
每个用心的妈妈们都接触过无数的教育理念,大名鼎鼎的卡尔维特教育、蒙氏教育等等耳熟能详,精彩纷呈的早期教育和各流派的教育理念也是充斥于耳,但是在两年的育儿之后,我感受很深:教育没有成规,我们不要迷失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里。
在怀豆宝前,我对教育一无所知,是一个教育的文盲;在怀豆宝的日子里,我看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母乳喂养;在豆宝一岁以内,我几乎无暇也没有心思看书或者说不喜欢看,所以对于怎么教育豆宝依然是茫然的;在豆宝一岁以后,我着急了,面对一个说话那么早的孩子我该怎么教育?我第一次陷入了深深的焦虑,那就看书吧。
在那如饥似渴地渴望脱盲的时光里,任何的观点都对我的观念和行动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甚至一篇文章就能左右我的行为,我简直奉书奉文字为权威。
1:关于抱着孩子能否轻晃
有书上说:帮助孩子入睡不能抱着晃动,会伤及大脑。我就几乎僵着身体始终保持平行移动,看见阿姨抱着颠他,我就告诉她不要颠,赶紧自己抱着,所以在我休产假的时间里,我几乎从来没让阿姨带过孩子,什么都是自己亲历亲为,那叫一个累啊。
后来又看到一个观点:每天要抱着孩子晃动,就像抱着孩子跳快三一样,这样对于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非常有好处,这种方法尤其建议使用在早产儿和剖腹产儿的身上。看到此,我又松了一口气,从此经常抱着孩子跳快三一样地走路,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是抱着他跳舞一般走路哄他入睡的。豆宝的平衡能力确实很好,不知道是不是得意于此?
2:关于什么时候给孩子读书
有观点认为:任何时候,比如还在玩的时候,不管孩子听还是不听,就在他旁边念书,儿歌、童谣、唐诗、宋词,无一不可,这样孩子就能够不经意之间记住。我在豆宝1岁3个月左右开始,经常给他念儿歌、唐诗什么的,豆宝真的记住了很多,1岁5个月是都能背长达6、7句的儿歌了,1岁半不到就能背很长的宋词!我那叫一个欣喜啊。
接着又看到一个观点:孩子玩的时候,绝对不可以这样干扰,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养成,要给孩子创造“未被成人打扰的自然状态”,也就是说不应该教这些别人的东西,而应该让孩子在实际动手中形成自己的东西。儿歌也好、唐诗也好,你在旁边的念叨只是打扰了他的自然状态,并把别人的观点和语言强加给了他,这是有害的教育。
我顿时觉得自己犯错误了,从此不再教了,也就是从那以后,豆宝再也不愿意接触唐诗宋词之类的任何东西,迄今为止都是。
3:是不是越早教育孩子认字越好
有观点认为:越早教育孩子认字越好,越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帮助孩子进入自主阅读。甚至提供了无数一岁半就能认很多字的案例,还有孩子三岁就能读报纸的案例,看得我呀垂涎三尺。
从那以后,在豆宝快一岁时就学一些妈妈开始教他认字。在豆宝一岁2个月左右,我买了认字卡教豆宝认字,豆宝1岁4
个月就能记住很多的卡片了(100来张),我以为他认识了那么多的字呢,我那叫一个惊喜。但是事实证明豆宝没认识几个字,完全是记住了图片上的图,我是又泄气又欣喜(因为他记住了那么多的图片啊)。
再后来,又看到关于认字的观点:孩子不应该过早认字,因为会造成孩子思维的局限,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育,并且在孩子接触图片和绘本时,把注意力集中于识字,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OMG,我认为我的教育又害了豆宝,从此对豆宝是不是认字无所谓了,也不教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现在的看法是:孩子在两岁半左右教他认字比较合适,也是从豆宝进入两岁半开始,我们把认字提上了日程。
4:关于母乳喂养到两岁
现在世界母乳协会也提出来建议母乳喂养到两岁,实现自然断奶,我也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地努力过。
但是从孩子的性成长教育而言,孩子一岁半就应该断奶了,不然对于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不利等等。
我突然又暗自庆幸孩子在一岁半前断了奶。
还有很多,比如关于饮食,从中医上特别讲究饮食,讲究在什么样的季节是什么样的食物,但是,又有观点出来鄙视中医的讲究:孩子吃什么就吃,能吃多少啊?!能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啊?!
我曾经几乎在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上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教育,而现如今,经历了两年半的是是非非、非是非非的摇摆中,我终于明白了:养育没有成规,教育没有成规。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各种理论了。
其实,任何一种理念的形成都有它客观的土壤和主观的认识:
就如蒙氏教育理念,据说就是蒙氏奶奶本人,在她的前期后期,教育的理念都出现了矛盾性的理论;
就如卡尔维特,他的教育后来被他自己的儿子所质疑;
就如西方关于从婴儿起就培养孩子独睡的理论,现在已经也被西方很多的理论所否认,就是教育很西方的小巫女士,也把孩子抱在自己的身边睡觉;
再比如关于断奶和性意识,我们和我们上一辈的很多人接受母乳喂养可能远远不止两岁,但是也没有那么多的孩子在性意识上出现问题,而现在,母乳喂养可能时间更短,但是在性意识上出现的问题也不在少数,等等,等等。
我越来越明白:教育没有成规,我们不要否认或者全身心地信奉一种理念。许多的理念都能培养成功的孩子,也可能造成孩子的不成器,成因可能是父母、孩子、经济政治、环境等等。
我现在经常在想:如果我继续对孩子进行读书教育,也许孩子现在能够出口成古文了;如果我那时候坚持教孩子认字,也许豆宝现在能自主读书了,或者,或者……虽然我没有对豆宝现在对古文儿歌不感兴趣感到遗憾、虽然我对豆宝不认识字不感到着急,但是我如果不这样极端地受书本的影响,也许现在的豆宝会是一个与现在很不同的豆宝呢。
读死书不如不读书,说的就是我这样迷失在教育理论中的人吧。
纷杂的教育理论是教育的幸事,我们应该做的是:海纳百川、博采众长,选取合适的理念为我们所用,因时因地因人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