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育儿亲子单选题 |
分类: 触摸教育 |
《论语》有文一篇,译文如下:
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
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面对相同的命题,针对不同的人实施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最久远的例子了吧。“因材施教”不是孔子的原话,但是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正是因为他正确的教育理念,才有门徒72贤,才有孔子思想历经两千年多年历史的洗礼后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古人如此深谙教育之道,两千五百年后的我们,两千五百年后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
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们聚在一起,经常听到爸爸妈妈们教育孩子:“你看***,她怎么就学习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行啊!你是比别人吃少了还是穿少了?比别人少一胳膊还是少一条腿啊!”被训的孩子战战兢兢地在大庭广众下低着头,一言不发。甚至看见父母当着很多人的面为了学习一事打骂孩子。
小时候这些事司空见怪,以为这就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甚至以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甚至以为学习不好,人的一生就完蛋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一直以为——人生是一道单选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就是读书。长大以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才知道
“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的一小学男同学,小学时就根本不好好读书,调皮捣乱至极,简直是一个混世魔王。我们曾经同桌,老师与他的父母原意是希望他“近朱者赤”,没想到我“近墨者黑”
,兴奋异常地参予了捣乱,为此一起按了严厉批评,并被调开了。但是那时候我就为他的大胆与花样翻新的玩法所深深吸引。他学习实在差得离谱,差点没有小学毕业。但我坚信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并坚持认为学习如此不济绝对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失败。好在他的人生并没有因此黯然失色,小学毕业后他在当地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当小工开始,一路努力,最后盘下这家小厂当了总经理,最后带领这样小厂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知名企业,不到三十岁就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企业家。
为此,我们周围的人们都感慨万分,甚至又开始出现另一种极端的论调——学习不好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读书无用。这种非此即彼的论调实在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似乎人生的选择就是单选题——非此即彼。
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关于一个母亲和孩子,一个悲剧的故事。母亲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成为第二个李云迪、第二个郎朗,所以孩子几乎所以的时间都被要求投入钢琴练习,母亲的苦衷最后酿成了苦果——六岁孩子精神失常了,生活失去了自理能力。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姑娘离母亲的期望,离李云迪与郎朗已经背道而驰……
我的心在滴血——
为什么这样的悲剧屡屡上演?!
为什么孩子总是父母喜怒哀乐的承受者?!
为什么孩子总是为父母的所有希望与错误教育买单?!
为什么?!
我们错了,错在我们把人生当作单选题了,把教育当作单选题了!如果这位母亲能够及时帮助孩子转型、如果这么母亲不是那么偏执、不是那么不注意方法,也许孩子成为的不是***第二,而是***第一呢?
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物,没有相同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材有不同的用,如何做到物尽其材人尽其材达到效益最大化,要看使用者的心智与智慧。
如果郎朗的父母亲逼孩子成为作家;如果刘国梁的父母逼孩子成为音乐家;如果韩寒的父母逼孩子成为科学家;如果……如果……那他们将失去多少,我们将失去多少,世界又将失去多少色彩!
有位妈妈曾经不止一次地大肆宣扬她女儿的绝顶聪明,夸奖她女儿非凡的音乐天赋,并在音乐方面下非常大的努力。能看出有些长辈们的厌烦和着急,我有些反感她那种“只有我家孩子才是最好的”那种极度膨胀的自我优越感。但是对待这样的问题,我挺坦然,没有因此感到自卑或着急,也没有因此回家开始强化儿子的音乐细胞——别人的路不必然是我的路。说实话,怀孕时我音乐胎教做的很一般,没像这位妈妈一样做到了极致,豆宝出生后,我确实也没有发现他表现出超凡的音乐天赋,从没有像上面提及的这位妈妈的闺女“闻歌起舞”。可是这又何妨?我不指望成为李云迪第二、郎朗第二。不能成为音乐天才,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书法家、作家、企业家,最重要的是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所以,所以没必要为孩子不具超凡音乐天才而懊恼,更何况现在下定论一切为时尚早?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向,人生不是单选题,教育也不是单选题,我们何必为难自己又为难孩子?
对于豆宝,宝爸希望他成为乒乓球运动员,为国争光;姥爷希望他成为政府官员;姥姥希望他成为学富五车的学着;我希望他成为律师、外交官或者是企业家。可是这些都只是我们内心深处善良的愿望,我不希望也不许我们的希望约束或者误导了孩子的成长。也许将来豆宝都没有按我们希望的那样走未来的路,但是那又何妨?只要他快乐的成长为自食其力的有益于社会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是他自己的选择,能做出多大的贡献要靠他自己努力靠自己去把握。
迄今为止,豆宝在运动方面与语言方面表发育很好。但是未来的路并不可能因此固定了方向。孩子,未来的路你自己做主!我们永远是你成长路上的加油站!
新浪亲子博客首页“早期教育”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