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坚守文化之根

(2014-02-26 16:20:55)
标签:

风景线

努力工作

功劳

台阶

动脉

分类: 散文

 

                      坚守文化之根

                                          皓婉凝雪/ 

(荣获“广汽黄河杯”山西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30周年散文类排名第一一等奖

 

     或是晨光初照,或是山街夕辉,秋风轻轻拂过的感觉是那样的舒畅。吮吸着浓绿色林间的清香,眼帘中一片秋叶徐徐落下,微黄的小叶子还泛着微微绿色的生命目光沿着树木往上看,麻雀在树的枝桠上飞跃。走进这高天、淡云、近树、鸟鸣的季节,总有一种骄傲的感觉。
    
2012年秋季,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正式成立。这是在平面媒体承载数字媒体的巨大挑战和强劲冲击的背景下,改革中的山西科技报刊总社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积累来实现自身文化使命的又一次努力。怎能不让人骄傲呢?
    传媒集团的成立,唱响了十年的文化主旋律。今时,又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秋季。传媒人团结务实,突破了单打独斗的界线,集团形成了集报纸、期刊、网络、影视、图书出版等多种传媒为一体的科学文化传播格局,实现了用新的传播手段,共同打造一个品牌的全新运营模式,在全国科技传媒界组成了一道壮美的文化风景线。
    十年的3650天,星移斗转;十年的3650天,风雨兼程。3650天的日历上, 页页写满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我们怎能不为此而感到骄傲呢?
    与此同时,集团旗下的科学导报社,作为文化媒体之一,在文化传承方面砥砺奋进,付出了艰辛。

                                                                                                            传  

 

时光追溯到200110月,在新任社长的带领下,改版后的一张小报积极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新技术、倡导文明新生活,开设栏目有:新闻、地方在线、科普三晋行、科学生活、技术创新等,六七个人又是编辑又是记者,随时奔赴在山西省各市的田间地头与学校。既参加 “农业技术培训班”,又观看“科普示范基地”,还跟随“科普大篷车”深入学校……如火的信念燃成激情,滚沸的激情迸发出无边的力量,全社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为的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苦干、争先、奉献”,大家常常白天采访夜晚写稿,每周三开碰头会,研究采访素材和遇到的问题。有的记者为了抢抓第一手采访资料,不惜写一个通宵,第二天上班眼睛还带着浮肿。但是看到散发着油墨味的署名文章时,心里甭提那高兴劲了,疲劳顿时减去一半。摄影记者为了抓拍瞬间镜头,晚上连夜乘车下乡,四天就拍回了很多镜头。为了报纸的精益求精,领导和大家几天几夜熬在单位;为了报社的发展,大家很少休息,人人气势高扬,心存希望。
 
   社长为了让工作有的放矢,给大家“穿针引线”,深入县乡科普点,既锻炼了社交能力,又开阔了眼界,还能第一时间抓到素材,可谓一举多得。从懵懂到清晰,从下笔青涩到熟练,篇篇文章融入了先进文化的情感,件件作品汇聚了文化的底蕴。目前新闻队伍已壮大到50多人,作品也年年荣获全国优秀作品奖和山西省好新闻奖。在2012年秋风送爽、硕果盈枝的季节,又有《快把保健医“生态堡”请回家》、《科技培训造就百万新型农民》、《纳米 黄金科技还是科学骗局》等10多篇作品被中国科技报新闻学会收录于《全国科技报系统优秀作品选》。记者用手中的一支笔,记录了文化发展的壮丽和科学技术的变迁,为文化的创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少文化被传承,多次技术被交流。省市县及全国的科普典型人物和科学技术屡见报端,报社向社会提供了优质的精神产品,普及了科学知识,传播了社会良好风尚,先进文化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科普人为之奋斗的夙愿。
    
2010年,组建的山西科技报刊总社又进行了里程碑式的改革。为了招纳更多的文化人,传承更多的文化,招聘启事一打出,就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有志之士120余名,其中硕士学历的有20多位。来自其他省市的106人应聘了经营、设计、编辑、记者等岗位。这是组建科技传媒集团前奏曲,同时也标志着全国第一家科技传媒“小航母”已行进在文化传播的海洋中。自此,文化传承跃上了更高的台阶。
    
为了科技传媒的枝繁叶茂,科学导报社积极组织记者奔赴全省各市县的农村、社区、街道、企业、家庭等基层一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在报纸头版开设“导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刊登走基层、看巨变系列报道。除此之外,每年开展的“转型发展看县市”新闻采风活动,也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内涵。
    
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和体制的改革,让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财富。科学导报已从十年前8块版的一张小报,增至如今的72块版,周四刊。有新闻版、健康版、生活版、科学少年版,而且全省各市都建有记者站。报社实现了电脑人手一台、无纸化办公,员工有了统一的工作服和手机,每年记者节大家都会统一着装,用表彰和文艺演出的形式,表达对文化坚守者的敬意。

                       

耳闻目睹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革的一幕幕场景,是那样的记忆犹新,而且长久以来被深深地感动着。
    
今天,我为这些感动的文化音符记载、歌扬、畅怀。
    
十年中的3650天,新闻人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披波斩浪,勇立潮头,史册写就辉煌;3650天的报刊中延伸了八个媒体,一路传播一路歌;3650
天,传媒人一条心,一股劲,一步一个脚窝,一年一个新台阶。这怎不令人激动、欣慰、骄傲!
 
   
我们骄傲,为实现资源大整合、大跨步而奋进。
 
   我们欣慰,十年的心血,正在汩汩注入科技“小航母”的动脉。
 
   
我们激动,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的壮大,每个人都有一份功劳。
 
   
让我们共同举杯,为在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无私奉献的所有新老员工祝福。
    
为了明天,为了科技“小航母”在大海上扬帆远航,让我们再把新的概念编入新的思维程序,团结协作,努力工作,矢志不渝地坚守文化之根。

                                                    写于 2013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