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度网络上的黑帮老大

(2008-09-16 10:16:12)
标签:

百度

百毒

黑帮老大

竞价排名

三鹿

it

百度网络上的黑帮老大

对于三鹿给百度300万进行危机公关,百度方面却矢口否认自己收了三鹿300万的消灾费对三鹿的有关内容进行删除。

《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三鹿真假“公关战”,其中有句话:而百度广告部一位人士则向记者表示,此流传的危机公关信的确是三鹿的公关公司给三鹿提交的危机公关提案,但百度不能确认该公关公司是否是涛澜通略。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推断出,百度应该已经接受了这300万的公关费用,不然说话就不会这么没有底气,换做是谁,屎盆都扣到头上了,表示一下自己的愤怒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更何况是这个中文搜索的巨无霸呢。

而对于在搜索引擎上删除有关的负面内容,屏蔽关键词,百度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呈几何时,百毒变得有些暴虐,仿佛一个暴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信条随时被他们当做牟取利益的屠刀。其行为全然一个黑帮老大的作风,有点霸道,又有些凶悍,估计这种手段应该是从美国佬身上学到的吧,很霸权主义。

是什么让百度变得如此心狠手辣呢?那是因为他自认为已经壮大,可以左右百姓的思维,可以控制新闻话语权,可以肆意地从小企业的口袋中掏钱。

从三鹿事件中百度所给出的安防三策,我们看到了百度的利益模式,全然是一个黑帮组织形式。

1、      竞价排名(保护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听话的可以平步青云,不听话的让气灰飞烟灭。

2、      关键词屏蔽(封口费)。删除有关危害企业的负面搜索条,封锁他人话语全。把不听话的统统消灭掉,把不好听的统统封杀掉,这就是百度的作风。

3、      话题转移(栽赃费)把有类似问题的企业拉下水,在把当事者身上的污点给洗清的同时,把祸水引到他人身上,致使当事者逃脱指责,来上一出借刀杀人,金蝉脱壳。

在三鹿事件中,百度终于露出了它的丑恶嘴脸。

百度近年来越来越有些变本加厉地向着饥不择食的发展,近年来,百度成了法庭的常客,但是百度却奇迹般的依靠自己的无赖证词一次又一次地逃脱了罪责。

8848状告百度DDOS案就是典型的一例,在“有百度利用投入百度大联盟多个个人站点的代码里增加DDOS 8848代码的铁证下”,

居然被法院判决:由于百度投放百度大联盟的代码是明码,不排除个人站点自己修改代码的可能而不能认定是百度DDOS”,几十万个个人站点在同一时间自发篡改百度投放的代码发起DDOS 8848,虽然理论上说,这个概率总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换算成概率来,想来即使是智商再低的人,也能够大概地想到这个概率有多低,起码比中香港六合彩,我国的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头等奖要低上许多倍吧,而且百度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是几十万个个人站点同时自我发起修改代码来发动攻击。

这个近乎狡辩的辩护居然被法庭采纳,就象一个铁证如山的罪犯最后说:有人冒充我干的,但是又不提供任何证据,或者说没有这个证据,这样拙劣的说话,居然被法庭采纳被判无罪,颇让人感到无奈与可耻。

而大众搬场案案,百度的竞价排名不是广告?司法再一次被百度忽悠!

是不是广告?法律的结果告诉我们,不是。

虽然百案被判赔了5万元,但是怎么看怎么想是施舍出来的。

关于竞价排名是不是广告,我们可以看看百度曾经对竞价排名的解释:百度竞价排名是把企业的产品、服务等通过以关键词的形式在百度搜索引擎平台上作推广,它是一种按效果付费的新型而成熟的搜索引擎广告。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潜在客户,有效提升企业销售额。

会看中文的都看的出来,百度自己都说竞价排名是“新型而成熟的搜索引擎广告”。当然现在在竞价页面上已经找不到任何“广告”的字眼,但是这事也只是在大众搬场案发生后不久才去掉的,但是其本质却没有丝毫改变。

不知道司法是有意偏袒民族企业还是法官确实不懂网络,我是觉得大众搬场一案是有失公平的。

因为竞价排名能够给百度带来庞大的利润,只要给钱,百度都能为他们“服务”,为了钱,百度百度有意地降低了门槛,有时候甚至还利用手中的信息进行挑拨离间,然后从中获渔翁之利。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百度已经成了一个百毒俱含的存在,对于屏蔽关键词,这正是百度的拿手好戏,通过所谓的峰会,对圈定的企业进行诱骗,恐吓,要求他们掏钱上百度,而对于不给钱的企业,那么百度就有权利对其进行屏蔽,对其进行搜索制裁,百度已经成了网络上的黑帮老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