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亲子母爱父爱爱 |
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有的人主要是为了”养儿防老“;有的人主要是为了”荣宗耀祖“,”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之类;有的人则主要是由于潜意识里自感活得过于卑微,生个孩子,让他/她孝顺自己,服从自己,找到点儿终于有权可以管理、控制、教导、训斥、命令、训练、规划、指引、辱骂、棒打等等个什么人的感觉;而有的人则兼而有之。
孔子第二十代孙那个孔融,民间传闻他“四岁让梨”,似乎是“孝悌”楷模光荣榜之一员,不过传闻总归是传闻,《后汉书》中倒是记载着他有套“父母于子无恩论”,特惊世骇俗,原文:“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了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中,出则离矣!“译成现代文,大意如此:父亲对孩子有何恩典呢?想当初,他不过是发情了嘿咻嘿咻才捎带手弄出个孩子来!然后到了母亲那里,生孩子又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把自我发育而成,如同瓦罐里本来就有的东西倒出来罢了!
早年去扶贫,家家户户都好几个穿不上衣服光屁股跑的小脏孩儿,问:如此之穷为何还要如此之生?接待的村干部答:大冷天的天儿,闲着也是闲着,不生娃干啥!想想也是实情,吃饱穿暖都成问题,电视报纸娱乐自然没有,造娃就是娱乐。
经济学家曾在北京、营口和连云港、河南三个农村三地做过一个调查,问:您是完全出于爱孩子才生孩子的吗?北京有近六成受访者答”是“,河南三个村子受访者答”是“的不到一成,营口和连云港居二者中;而当问到生孩子是否为了”养儿防老“时,河南三村七成多答”是“,北京答”是“的不到四成,营口连云港还是居二者中【详见陈志武《金融的逻辑》】。由此,可得出结论:越穷的人养孩子越带有经济目的,越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这很好理解,穷人哪有什么资产,自己”造“出来的娃,自然视作资产喽,他们会把孩子赋予很多期望值,期望值越高,可能实现的利益(回报,回馈)越多,孩子也就越有价值,过去很多人家生了女婴要淹死,女孩是”赔钱货“,大清帝国时,北京的几个城门外专门有”弃婴坑“。
真爱是无条件的。爱某人,却总惦记他/她能感恩自己,能回报自己什么,或总担心他/她不感激自己,将来可能会忘了回报自己什么,这是市侩般自私的爱,说白了,这种人只爱一个人——他/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