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种教育方法比较

(2009-11-24 08:59:43)
标签:

在家教育

教育

实例一:孩子新到一个班级,放学回家说:我们班同学课间挖鼻屎,往裤子上抹,真农民,这个班不好,我不喜欢这个班。

A、省事教子法:

1、手头正忙,没工夫搭理他,“哦”一声了事。

2、孩子看问题怎么这么片面呢?如临大敌。对他大谈特谈看问题要积极的伟大意义,并帮他分析同学们光辉的一面。

B、费事教子法:

放下手头的事,认真听他说完,然后两种教育方法比较:“呵呵,挖鼻屎往裤子上抹,是够农民的。你见过你们班几个同学这么干过呀?”——首先,认同孩子,与孩子取得一致,在情感上取得共鸣,然后再提出问题。上来就不认同别人,否定别人,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告诉给别人,对方很容易与你产生对立情绪,你接下来说的全是真理也白搭。

孩子回答说:“两三个吧。”

两种教育方法比较“哦,这几个同学是够农民的。挖鼻屎往裤子上抹是不好。”再次认同孩子的看法),然后无声无色地:“你们全班有多少同学呀?”引君入瓮)

孩子:“30多个。”

切入正题:“那你说这两三个挖鼻屎往裤子上抹的同学占全班多大比例呀?”

“十分之一吧。”呵呵,上套儿了吧)

“呵呵,我还以为你们班同学一下课就100%地都‘一二三’齐刷刷玩儿命挖鼻屎往裤子上抹呢。”开个玩笑,缓解一下气氛,教育其实不必搞得那么严肃。

“那倒不是。”孩子不打自招了,嘿嘿。

“是呀,那你说能因为两三个同学挖鼻屎农民,就断定全班同学都农民,就不喜欢这个班吗?”

“不能。”

“就是,不能因为少数个别人表现不好就否定整个集体,是不是?”

“是。”

“你们班同学下课后大多数人都干什么呀?”准备反证)

“追跑打闹。”

“追跑打闹,多阳光呀!小孩子下课后就该追跑打闹。我小时候也爱追跑打闹,跑得一身臭汗,小脸红扑扑的,多来劲!你们班多数同学挺阳光的,是不是呀?”

“是的。”

最后,画龙点睛:“冲冲,你学数学不是学过比例和概率吗,以后凡是遇到跟数字有关的问题,你就从比例和概率来分析,看看这种现象占整体多大比例、是不是经常发生。比如同学挖鼻屎这事,你就想:这种人占全班、全校多大比例,他们是老挖,还是偶尔挖挖。这样,你就能得出正确结论了。好吗?”

“好!”

点评:

A、省事教子法比较省事,“1”法最省事;“2”法不太省事,但上来就否定孩子(觉得孩子看问题片面,要立马纠正他,急于求成),易与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讲大道理更让人生厌,驴唇不对马嘴,事倍功半。

B、费事教子法,虽然比较费事,但最终能引导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结果,并教会孩子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举一反三。

 

实例二:孩子学校放学后有管理班,主要是老师看着写作业,可上可不上,没有硬性要求。上还是不上?孩子犹豫不决。

A、省事教子法:

替孩子着想,上来明确告诉孩子:“上吧,上管理班能多接触集体,多好。”

B、费事教子法:

先问孩子:“学校开管理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孩子回答:“老师看着写作业。”

再问孩子:“那你说写作业的最佳效果是什么呢?”

孩子回答:“又好又快。”

继续问:“管理班上,遇到不会写的作业,老师给辅导吗?”

“不辅导,让自己看书去。”

接着问:“管理班上有没有同学不好好写作业或很快就写完了而玩的?”

“有。”

“对你写作业有影响吗?”

“有影响,有时候就会看他们玩,忘了写作业了。”

还问:“那你说管理班能让你又好又快地写作业吗?”

“不太能。”

“在家没人影响你,你能又好又快地写作业吗?”

“能。”

“同样是为了又好又快地作业,那你说上管理班还是不上呢?”

“不上了。”

最后画龙点睛:“冲冲,分析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核心。管理班的核心是写作业,上不上管理班的问题核心是能不能又好又快地写作业,抓住这个核心问题,一比较是不是就能很快得出结论了?以后分析问题,一定要抓住核心。明白了吗?”

“明白了。”

点评:

A、省事教子法,很省事,但主观意愿强加,就事论事,孩子很被动,不能举一反三,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还是不会自己解决。

B、费事教子法,很费时费力,但1、引导孩子自己得出“写作业要又好又快”——这是你自己琢磨明白的哟,可不是我们家长讲大道理强加给你的哟,嘿嘿;2、教孩子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因小得大。

 

教育其实并不是总要遇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大事,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大书特书才行,抓住生活中的细微末节,从点滴入手,见微知著是教育的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