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重点抓住孩子哪方面的教育?

(2009-11-19 09:41:40)
标签:

在家教育

处事能力

冲冲又要回学校上学了,继续上三年级,要不,学籍可能就保不住了。

冲冲还想将来考个好中学、好大学呢,没学籍,咋行?再有,如果他现在完全脱离学校这个集体,将来他能否适应中学和大学的生活,我们没底。

冲冲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求知欲旺盛,好学,肯学,以读书为享受;独立意识强,爱独立思考,思想活跃,自学能力强;有理想,有目标,想考好中学、好大学,将来当作家、发明家。他与那些因厌学而辍学的孩子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是可塑之才,只要方法得当,应该前途无量。

冲冲之所以不想去学校上学,最大的心结,就是:害怕老师粗暴,还有就是学校学习内容的枯燥和学习方法的死性。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畏惧困难,这又是冲冲的不足。回避问题总不是办法。

回顾这些年来我们对冲冲的教育,失误不可谓不多,教训也不可谓不深。

失误不可怕,不能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才是最可怕的。总结了失误,吸取了教训,不再犯同样或类似的失误,你就可能进步,就此腾飞,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父母,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时刻修正自己,这才是为人父母之道,这才是孩子的福音。

回顾过去,在我们以往对冲冲的教育中,我们最大的失误就过度重视孩子的天文地理、语数英理化生等书本知识的学习和道德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处理事情的能力的培养。

冲冲上小学前,我们把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全部都给他预习完了,还让他学了很多很多科学知识——一套《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他几乎倒背如流(是否真正全部搞懂,未知;学过了,记住了,并不等于就完全学懂了,量不等于质。前些天,一朋友很自豪的样子:“我闺女六岁半,小学五年级的课本都学过了。”笑,无语),所以,这孩子上学后,便觉得学校学习内容简单、枯燥乏味,上课有时就不爱听讲;老师呢,责任心很重,但方法简单粗暴,不听讲就吼叫,再不行就罚站,还把教鞭在孩子头上挥舞得呼呼生风作响;孩子呢,由于上学前所学的都是书本知识和诚实善良、尊老爱幼等等高尚的道德情操,猛然遇到这么火爆的老师,一下子吓傻了,这时,孩子很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他克服这生活中的“大难题”;可此时最该和最能帮助他的爹妈呢,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是不是好,而对孩子所思所想、真情实感、内心困惑等却不闻不问或少闻少问,不仅不闻不问或少闻少问,还时常站在老师、学校的角度对孩子横加指责、“助纣为虐”;而反过来孩子呢,他慢慢就会这么想:“我上学了,老师对我不好,爸爸妈妈对我不好,所以学校就不好。我讨厌学校!我不想上学!”——孩子思维模式就这么简单和正常,因为他们在此之前,除了学语文、学数学、学英语、学弹琴、学美术,就是听爹妈不厌其烦地讲要做个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懂礼貌的好孩子外,几乎遇到过这种状况和问题,即便遇到过一两次,爹妈也从没教过他们如果看待和处理类似问题。而在他冷不丁地遇到这种问题后,爹妈又不能及时给予他必要的疏导和帮助,孩子不这么想问题怎么想?!

现在“早教”比较流行,我觉得,一方面讲,这好事,因为这说明爹妈们及全社会高度重视起孩子的教育了,大家都有意愿抓好孩子的教育。但另一方面,从我们的教训来看,我又觉得,在“早教”中,我们不应该偏重知识灌输和似是而非的道德教育,而更应该注重幼儿的处事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孩子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阶段。处事,就是多经历事,经历各种各样的事,事情经历多了,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久病成医。假如冲冲上学前就接触过类似上学后那种不公正的事,知道如何看待和处理这种事,他也就不会那么困惑和反感了。至于如何让幼儿多经历事,方法还可以探讨,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在幼儿阶段就搞偏重于书本知识和道德水平的“早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不利的。总之,不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都应该多融入社会,多经历事,好的坏的都经历,而不是躲在知识和道德的空中楼阁中与世隔绝。

让孩子多经历事的同时,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事。要想教会孩子处理事,父母们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和日常生活饥饱冷暖外,更要与孩子平等、坦诚地多交流、多沟通,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畅所欲言——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周弘老师曾经说过:孩子缺爱,脾气变坏;久而久之,必然变态。这话很对。在你困惑和无助时,根本就没人关心你、帮助你,或者关心、帮助你的不是地儿,你不变态才怪!父母对孩子的爱,绝不是搂在怀里心肝宝贝儿,或好吃好喝,或鞭策几句“好好学习,听老师话”,或教导几遍“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此了事,而是要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心灵沟通,在他们困惑、迷茫、孤独、无助、恐惧之时,及时给他们温暖、抚慰和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回顾过去,与冲冲沟通太少,过度重视他的知识学习和道德教育,而忽视他的处事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的教育中的最大失误。

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强;而道德标准,时代在变迁,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光我们很晕,恨不得全社会都晕,从前,“学习雷锋好榜样”,今天,盛行“南京老太”,谁能说的准,这只能靠孩子将来自己摸索去吧;而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能力似乎才是万古长青的安身立命之术。

下周一,冲冲就要重回学校上学了,他觉得学校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单一,还想再多学点东西,这很好,于是,我们跟学校商量好:上午半天去学校上学,下午回家自学,两全其美。在家学什么呢?我想我们该偏重处事能力的培养(知识和品德这些,在学校学半天就够了,再多学也无益)。如何培养?正在摸索,大致是:一是经历,二是读书,三是思考(包括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