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设计
中文系04级汉本一班
教学目标:
1、
2、
3、
重点难点:
1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同学们!我们今天进入先秦诸子单元的学习,你们都知道这个“诸”的意思吧!比如
我们经常用的“在坐的诸位”,就是各位的意思,这个诸子也是一样的,肯定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今天要学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你们都知道是孔子的,他呢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我想有些知识面广的同学肯定还知道先秦百家争鸣时代的一些其它的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抽生回答,老师做补充。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儒:孔子、孟子、荀子
今天我们先来讲一讲孔子和《论语》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侍坐:陪从尊长而坐,课文中指陪从孔子坐着。
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二、
(一)、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第一段,同时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本段大意,接着抽生翻译。给出评价,开始讲解重点词和句式。重点字词只列举课文注释没有的,下同
2、重点字、词、句式:
你们不要因为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则何以哉
3、总结:
提醒同学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讲字词和语法可能会枯燥,但是请同学们重视,今天很艰难的学了,以后就会比较轻松,因为这些句式是必须要掌握的。
(二)、第二、三自然段:
1、抽生起来读这个部分,并纠正字音,请学生注意: 比(bì)
2、老师讲解
字词:率尔、而、千乘、摄、乎、之、加、师旅、因、饥谨、为、比、勇、且、方
而:结构助词 “地”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
乎:介词
加之以师旅 状语后置 以师旅加之 用别国的军队加在它身上
因之以饥谨 状语后置 以饥谨之
可使有勇
3、请学生根据讲解翻译,并做补充,请同学们注意把句子翻译为原来的语序和古今词的异义和积累文言常识,如:师旅、饥谨
4、总结:
(三)、第四、五自然段:
1、抽生起来讲读这个部分,并纠正字音,请学生注意: 俟(sì)
2、老师讲解
句式:
尔何如?宾语前置 尔如何?你要怎么办呢?是古代汉语中的固定搭配
3、请学生根据讲解翻译,并做补充。
(四)、第六、七自然段:
1、抽生起来讲读这个部分,并纠正字音,请学生注意:
相:(xiàng)
2、老师讲解
3、请学生根据讲解翻译,并做补充。
(五)、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抽生起来读这个部分,并纠正字音,请学生注意:
2、老师讲解
字词:鼓、希、铿尔、舍、作、撰、亦、言、志、、莫春、冠者、童子
句式:
何伤乎? 宾语前置 伤何乎?有什么关系呢?
浴乎沂
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 在舞雩台吹风
3、请学生根据讲解翻译,并做补充
4、总结
(六)、第十三至十六自然段:
1、抽生起来读这个部分,并纠正字音,请学生注意: 夫:(fú)指示代词
2、老师讲解
字词:是、唯、安、孰
句式:
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 用礼来治理国家
3、请学生根据讲解翻译,并做补充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
1、
2、以课后第二题检查同学们掌握虚词的情况,并补充尔、方两个词。
3、抽一个同学念所集的特殊句式,并找一个同学指出其是什么句?说出其正常语序,并翻译,视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的点评和讲解。
二、
同学们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你们和老师有很多互动,有的同学紧跟老师的思路,表现得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这是值得我们表扬和学习的哈。但是有些时候难免显得仓促,答案有不周全的地方;有的同学听课也很认真,但回答问题却安静、从容;有的同学说完话后还会在后面小心的补一句:“纯属个人理解”显得小心、谦虚……总之在课堂上很能看出一个同学们不同的个性,同时在老师点评的时候,也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今天我们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实也就是孔子给他们的学生讲学,几个团团围坐在老师的旁边共谈国家大事和人生理想。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在谈话中所体现出来的几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和孔子的教学思想。
三、
1、找个学生分出层次,并简要概括段落大意。
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2、分角色朗读,老师自己扮孔子。并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
3、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的学生言志,要求同学们用原文来回答,并板书。在相互的讨论和引导中概括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注意:“率尔、哂之、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的分析。
4、分析孔子的评价,进一步补充和印证学生的性格,完成板书。
5、结合孔子在这篇文章中的每言每行,分析孔子的教学特点,进而总结的提及一下孔子的思想。
体现出孔子善于假设情景,劝导弟子们打消顾虑,态度谦和,很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夫子哂之)体现出孔子很沉稳,并没有打断学生的谈话。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体现出孔子循循善诱,耐心的引导,鼓励学生。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6、附板书设计:
|
学生 |
志向 |
性格 |
|
子路(仲由) |
千乘之国,有勇且知方 |
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
|
冉有(求) |
可使方六七十之民足 |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
|
公西华(赤) |
端章甫为小相 |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
|
曾皙(点)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从容、洒脱、稳健。温文尔雅、机敏好学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