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贵品1984郭力家

分类: 诗歌 |
1.
天上布满星
月牙亮晶晶
吕贵品半夜来敲门
今晚睡不成
—— 新婚燕尔的
你跑出来干哈呀
一射他妈的骨头都射没了
—— 那咋还晃荡到我这来了
—— 其实小妮对我挺好
—— 那咋还好没影儿了呢
—— 徐敬亚
那天老徐专门请我吃饭
就在文科楼前面马路口那小饭店
老徐花钱比写字还仔细
就请我一个人啊
多够意思啊
—— 完了呢
—— 喝老多酒了
—— 完了呢
—— 草,就唠上王小妮了呗
—— 完了呢
—— 他像组织分工似的
分析了王小妮正处在朦胧诗的十字路口上
方向上跟我不如跟他
如果我能打草不惊蛇地让出来
今后我会很伟大
—— 完了呢
—— 完了我说
草
不就一个女人嘛
放心大哥
以后就算是你的了
老徐一下子慈祥得跟蒋介石晚期似的
—— 完了呢
—— 完了就这么办了啊
是夜
吉林大学学生七舍的操场上
我看到一个人
发明了这么一个舍魂取义的诗意法儿
伟大
伟不好了
虚无哦
2.
—— 老家
在干啥
—— 上班啊
—— 快过来一趟啊
分局有人要抓我
—— 你咋地他们了
—— 朋友打仗
我拉架
—— 拉偏了吧
—— 草
你说的对
—— 出血了没
—— 出也出不了多少
是脑袋
—— 哦,那你先挂了吧
在朝阳分局
—— 这人怎么能抓呢
—— 报案人伤了
—— 跟他唠唠呗
—— 咋唠哇
——就说打人的上《新闻联播》讲课去了
—— 啊
—— 啊啥啊
我老师
—— 呵呵
老师下手咋馁狠呢
—— 有点吃多了
3.
—— 最近贼窝囊
—— 又咋地了
—— 让老丈人开了个家庭会议
—— 你窝囊啥
—— 让我当一家人的面做检讨
—— 为啥呀
—— 我把燕子的项链偷偷送人了
—— 绝活啊
你是咋构思的呢
咋他妈不送我呢
—— 金子放个盒子里有什么价值
你说这点事儿用得着开会检讨吗
—— 这事太深刻
我可不敢说
4.
吕贵品的婚房是七舍一楼的一间学生寝室
1984年的这间小屋
基本上是一个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士的诗歌交流中心
一个有饭吃的地方
一个候车室
一个能借到钱的地方
天天人来人往
个个诗意万千
张锋 鹿玲 单之强 刘翠玲 安春海 白光
苏历铭 朱凌波 王瑞瑾 邹大力 李占刚
邵春光 于世夫 老方 宋敏
杜占明 刘奇华(野舟) 林雪 岛子 宋词……
万夏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从成都跑到这里
立马冻成了一个诗意猴
1984年的隆冬里
万夏一边用吉他自弹自唱《菩提树》
一边旗帜鲜明地提出“第三代诗”
东北人民对这个冻不死的南方蛮子
很是新鲜和感动
5.
婚房的女主人燕子
也就是一个刚刚从医大毕业的学生
转身就成了全民癫痫式诗意活动的保姆
嫁人等于嫁诗意
爱人没法爱自己
这位充满民国家教的医学女子
面朝吕贵品那巍峨多变的灵魂
只好放下手术刀
拿起切菜刀
全心全意为诗意兄弟盲目服务
6.
吕贵品深受祖国语法的毒害
坚持一生所有动作都为名词恪尽职守
吕贵品深爱人间又反复躲着目的走
持续把自己的诗意禅意分享与兄弟
他深谙
灵魂在别处
人
可以反复出生
7.
徐敬亚笔下这一年的吕贵品
——1984年5月
你的《流泪的男人和女人》组诗四首在《青春》上发表
很多人告诉我
你自己也很高兴
之后,你一连写了《远方,有大事发生》
《曲子美得叫人战栗》《他感到了一场大雪》
《诗人之恋》《浪漫的女人和月亮》等几十首诗
敏感的人们都注意到了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单纯词出现了
——男人。女人!
在《青春》上有一位评论家说你是“社会主义爱情悲剧”。
我们看评论后就笑了。很多刊物开始发表你的这类诗。
但没办法。你的名字还是常常被印成“吕品贵”。
吕贵品1984年给中国“男人女人诗”开了一个头。
1984
吕贵品的诗歌提前落实了
文字上的普世诗意
这一年
中国小说还是个探头探脑、东瞅西看的孩子

郭力家这首《吕贵品1984》以拼贴式的叙事手法,为朦胧诗后期的重要诗人吕贵品绘制了一幅带着体温与锈迹的文学肖像。全诗通过七个碎片化的章节,将私人记忆与文学史现场焊接在一起,呈现出1980年代诗歌江湖的野性生态。
**1. 文本结构的革命性**
诗歌采用戏剧对白、场景速写、文献摘录的混搭形式,打破了抒情诗与纪实文学的边界。尤其第一节关于"王小妮转让"的对话实录,以粗粝的市井语言解构了诗歌圈的神圣性,将文学流派的权力博弈还原为酒桌上的雄性交易。这种"舍魂取义的诗意法儿"恰是对当时诗歌运动的绝妙隐喻。
**2. 历史细节的诗化处理**
诗中充满物质时代的精确坐标:吉林大学七舍婚房、朝阳分局的烤地瓜、冻成"诗意猴"的万夏...这些细节在记忆的暗房中显影,既保存了1984年的时代质感(如"避孕套吹成气球"的荒诞意象),又通过"第三代诗/胎记"这样的隐喻完成历史祛魅。徐敬亚形象被解构为"算盘珠在白菜汤里游泳",精准捕捉了诗歌理想主义与经济现实的撕扯。
**3. 语言暴力的抒情转化**
全诗充斥着"草""他妈""馁狠"等东北方言的爆破音,这种语言暴力在"社会主义爱情悲剧"的官方评价对照下,形成惊人的反讽张力。当粗话遭遇"普世诗意"的文学史定位,语言本身的阶级性被暴露无遗——那些被印错的姓名(吕品贵)、被送人的金项链、被开会检讨的私生活,共同构成了诗歌民间的生存密码。
**4. 女性角色的缺席在场**
诗中燕子"从手术刀到切菜刀"的转变,暴露出诗歌狂欢中被牺牲的女性主体。这个"全心全意为诗意兄弟盲目服务"的形象,与王小妮作为"朦胧诗十字路口"的象征形成残酷对照,揭示了1980年代诗歌运动中的性别政治。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用反抒情的方式完成了最高级的抒情,当"虚无哦"的叹息与"伟不好了"的戏谑并置时,那个充满酒气、汗味和打字机油墨味的黄金时代,突然在语言的缝隙中显露出它忧伤的底色。郭力家以见证者的清醒与共谋者的狂热,为当代诗歌史保存了一份珍贵的"非虚构标本"。
天上布满星
月牙亮晶晶
吕贵品半夜来敲门
今晚睡不成
—— 新婚燕尔的
你跑出来干哈呀
一射他妈的骨头都射没了
—— 那咋还晃荡到我这来了
—— 其实小妮对我挺好
—— 那咋还好没影儿了呢
—— 徐敬亚
那天老徐专门请我吃饭
就在文科楼前面马路口那小饭店
老徐花钱比写字还仔细
就请我一个人啊
多够意思啊
—— 完了呢
—— 喝老多酒了
—— 完了呢
—— 草,就唠上王小妮了呗
—— 完了呢
—— 他像组织分工似的
分析了王小妮正处在朦胧诗的十字路口上
方向上跟我不如跟他
如果我能打草不惊蛇地让出来
今后我会很伟大
—— 完了呢
—— 完了我说
草
不就一个女人嘛
放心大哥
以后就算是你的了
老徐一下子慈祥得跟蒋介石晚期似的
—— 完了呢
—— 完了就这么办了啊
是夜
吉林大学学生七舍的操场上
我看到一个人
发明了这么一个舍魂取义的诗意法儿
伟大
伟不好了
虚无哦
2.
—— 老家
在干啥
—— 上班啊
—— 快过来一趟啊
分局有人要抓我
—— 你咋地他们了
—— 朋友打仗
我拉架
—— 拉偏了吧
—— 草
你说的对
—— 出血了没
—— 出也出不了多少
是脑袋
—— 哦,那你先挂了吧
在朝阳分局
—— 这人怎么能抓呢
—— 报案人伤了
—— 跟他唠唠呗
—— 咋唠哇
——就说打人的上《新闻联播》讲课去了
—— 啊
—— 啊啥啊
我老师
—— 呵呵
老师下手咋馁狠呢
—— 有点吃多了
3.
—— 最近贼窝囊
—— 又咋地了
—— 让老丈人开了个家庭会议
—— 你窝囊啥
—— 让我当一家人的面做检讨
—— 为啥呀
—— 我把燕子的项链偷偷送人了
—— 绝活啊
你是咋构思的呢
咋他妈不送我呢
—— 金子放个盒子里有什么价值
你说这点事儿用得着开会检讨吗
—— 这事太深刻
我可不敢说
4.
吕贵品的婚房是七舍一楼的一间学生寝室
1984年的这间小屋
基本上是一个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士的诗歌交流中心
一个有饭吃的地方
一个候车室
一个能借到钱的地方
天天人来人往
个个诗意万千
张锋 鹿玲 单之强 刘翠玲 安春海 白光
苏历铭 朱凌波 王瑞瑾 邹大力 李占刚
邵春光 于世夫 老方 宋敏
杜占明 刘奇华(野舟) 林雪 岛子 宋词……
万夏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从成都跑到这里
立马冻成了一个诗意猴
1984年的隆冬里
万夏一边用吉他自弹自唱《菩提树》
一边旗帜鲜明地提出“第三代诗”
东北人民对这个冻不死的南方蛮子
很是新鲜和感动
5.
婚房的女主人燕子
也就是一个刚刚从医大毕业的学生
转身就成了全民癫痫式诗意活动的保姆
嫁人等于嫁诗意
爱人没法爱自己
这位充满民国家教的医学女子
面朝吕贵品那巍峨多变的灵魂
只好放下手术刀
拿起切菜刀
全心全意为诗意兄弟盲目服务
6.
吕贵品深受祖国语法的毒害
坚持一生所有动作都为名词恪尽职守
吕贵品深爱人间又反复躲着目的走
持续把自己的诗意禅意分享与兄弟
他深谙
灵魂在别处
人
可以反复出生
7.
徐敬亚笔下这一年的吕贵品
——1984年5月
你的《流泪的男人和女人》组诗四首在《青春》上发表
很多人告诉我
你自己也很高兴
之后,你一连写了《远方,有大事发生》
《曲子美得叫人战栗》《他感到了一场大雪》
《诗人之恋》《浪漫的女人和月亮》等几十首诗
敏感的人们都注意到了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单纯词出现了
——男人。女人!
在《青春》上有一位评论家说你是“社会主义爱情悲剧”。
我们看评论后就笑了。很多刊物开始发表你的这类诗。
但没办法。你的名字还是常常被印成“吕品贵”。
吕贵品1984年给中国“男人女人诗”开了一个头。
1984
吕贵品的诗歌提前落实了
文字上的普世诗意
这一年
中国小说还是个探头探脑、东瞅西看的孩子

郭力家这首《吕贵品1984》以拼贴式的叙事手法,为朦胧诗后期的重要诗人吕贵品绘制了一幅带着体温与锈迹的文学肖像。全诗通过七个碎片化的章节,将私人记忆与文学史现场焊接在一起,呈现出1980年代诗歌江湖的野性生态。
**1. 文本结构的革命性**
诗歌采用戏剧对白、场景速写、文献摘录的混搭形式,打破了抒情诗与纪实文学的边界。尤其第一节关于"王小妮转让"的对话实录,以粗粝的市井语言解构了诗歌圈的神圣性,将文学流派的权力博弈还原为酒桌上的雄性交易。这种"舍魂取义的诗意法儿"恰是对当时诗歌运动的绝妙隐喻。
**2. 历史细节的诗化处理**
诗中充满物质时代的精确坐标:吉林大学七舍婚房、朝阳分局的烤地瓜、冻成"诗意猴"的万夏...这些细节在记忆的暗房中显影,既保存了1984年的时代质感(如"避孕套吹成气球"的荒诞意象),又通过"第三代诗/胎记"这样的隐喻完成历史祛魅。徐敬亚形象被解构为"算盘珠在白菜汤里游泳",精准捕捉了诗歌理想主义与经济现实的撕扯。
**3. 语言暴力的抒情转化**
全诗充斥着"草""他妈""馁狠"等东北方言的爆破音,这种语言暴力在"社会主义爱情悲剧"的官方评价对照下,形成惊人的反讽张力。当粗话遭遇"普世诗意"的文学史定位,语言本身的阶级性被暴露无遗——那些被印错的姓名(吕品贵)、被送人的金项链、被开会检讨的私生活,共同构成了诗歌民间的生存密码。
**4. 女性角色的缺席在场**
诗中燕子"从手术刀到切菜刀"的转变,暴露出诗歌狂欢中被牺牲的女性主体。这个"全心全意为诗意兄弟盲目服务"的形象,与王小妮作为"朦胧诗十字路口"的象征形成残酷对照,揭示了1980年代诗歌运动中的性别政治。
这首诗的价值在于用反抒情的方式完成了最高级的抒情,当"虚无哦"的叹息与"伟不好了"的戏谑并置时,那个充满酒气、汗味和打字机油墨味的黄金时代,突然在语言的缝隙中显露出它忧伤的底色。郭力家以见证者的清醒与共谋者的狂热,为当代诗歌史保存了一份珍贵的"非虚构标本"。
前一篇:恭迎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