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喜乐了我——【诗人名典】之郭力家的诗前后

(2021-12-02 11:20:30)

1

:还买房子嘎哈呀

:自己和自己串门玩

:闲得你五脊六兽的

:用好人老色衰的战略机遇期

是一个成熟诗人应尽的本分

:哎呦喂

您老从不说人话,尽说神话!

~~峻岭

2

郭力家的诗从头到尾读过。有炙热的爱在里面。因他是坦诚的,坦诚到不需要任何束缚,结果也真的在沧浪食府蜷居。

力家的诗,不用心仔细读,学问不够,看不懂。但一旦看懂,他那魔扇般的呼风唤雨,向你而来。你躲避不了。只有慢慢地与诗人合拍,去理解、消化、共鸣。

也许是天意。着在力嘉身上萌发出一样诗体。它不同于千百年来旧体,甚至于也不同于大众易读易懂的新体。它是以古汉语名词动用,和倒装语句的写法,表达他的喜怒哀乐,爱憎分明。也许有一天,他在现代诗评论中,有特色之地。

祝力家云烟尊享,素杂炖飘香,脚丫子继续,光膀子别晒秃噜皮。明年好穿衣服,和大家重返东北师大中文系大楼相聚。

~~晓杰

3

3

3

认真拜读了,字太小看到眼睛都瞎了一一但,诗里的微言大义俺都看懂了,狼子野心,包藏祸心,居心叵测,匠心毒运,暗藏机锋,我都能心领神会,哑然失笑,击节赞赏,额手相庆!且产生同理心,共鸣情……不愧是词组错搭的天才,语势也拐弯得自然、性感、又智慧!尤其佩服你那年老色衰的自恋癖一一对自己调戏不休,顺便调戏伟大的祖国和庄严的诗歌,呵呵,真的佩服…

~~柳芭

4

特种兵生来就是一场冲突

特种兵生来就是节奏外的节奏

世界和平了

老大的利益何去

失去战争威胁的政权

终至权力解体

没有利益交换的关系

吼吼…玻璃皿器

眼泪在战壕决堤

你的脸也魂儿画的不再清晰

我不认识你

你也没见过我

互不了解也没有交集

是男是女是二以子还是变种人变性人都不在意

生命轮回

穿换着用用而已

此生随万物

何处出尘氛

我松开时间的绳索

第一滴血

倒流进天空的江河

你的翅膀已太辽阔

看江天一色

无问来去

悲欣不计

~~白春吉利

5

通过阅读郭力家的诗歌,并深入探究,发现其诗歌在其诗意解放的指导下,对诗歌语言和意蕴空间进行延伸和扩大,使诗歌达到一种回归自我、回归平民化的常态,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诗歌被边缘化的今天,依然保持创作热情的原因。其诗歌揭示生存实况,展示生活感受,始终是诗歌创作最大最基础的来源。诗歌呈现有底气

的表达,摇曳全篇的生动意象,无不是来自真实的生活,那些率真

的、有深度地活着,悲喜七情,甘苦六欲,生生灭灭,都来回承受,纳于胸而反刍不已。让自己的生命成为诗性的神奇土地,是好诗产生的根本前提。你要读者读懂自己的诗,必须要先让读者读到自己生活的真相。

读郭力家的诗,感觉到一种回归,无论华丽还是优美,诗歌的

语言总是要回归朴实的。郭力家的诗总向着其内在的“诗心”负责,

他是为诗歌写作,真正的读者也是为诗歌而阅读。追求的是诗味诗意。诗的本体呈现,不是为了反应生活,书写时代之声,那是流行歌、民歌的任务,不是诗的任务。郭力家的诗歌易懂直接,所以通俗易懂于对于诗来说,是因心情心境、主题、题材而水到渠成的事情。自然中有许多可能的余味在里头,有许多层面的情绪在里头,有深刻的主题在里头。这是诗比流行歌更多“剩余物质”的地方,有这些才叫“诗”!诗歌《好一个祖国大舞台》,诗人的诗有穿透力,每一行文字,都像一根针,能准确地刺中我们律动的心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共鸣应该有的状态吧。

诗歌读了以后,有没有共鸣,有没有说到我们心里面去,没有任何场景、语气、修辞方式,如同我们相似的生活,却不能说出

来,诗人却写出新奇效果,从始至终的朴实,没有太多张扬的修饰,每一句话都像是娓娓而来,像自然的流水,底气和韵味是天成的。这种不事雕琢的文字,是一种难得的修炼。我们敬重这样的诗人,诗于他们而言,就是心中的清泉。

在我们的的阅读体验中,郭力家的诗具有典型的现代人的存在意识,它涉及到都市空间对个人的压迫及囚禁,物质对精神的奴役及折磨,由此一个孤单的生命被迫沦到有形式的无意义之中。我们读诗歌《沧江秋语》,这心灵史的倾诉带着琐碎、无奈甚至无聊的自言自语,有时它又穿越过诗人惴惴不安的内在灵魂伸展向空茫的虚无之境。

我们读诗歌,一切都积淀于修辞无法穷尽之处,诗歌放弃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技巧,直接呈现,除了语言锋利与尖锐,更多情况

下,语调是克制的,冷静甚至是漠然的。但漠然又不过是表相。当

夜深人静,面对秋天,我们读着这样的诗歌,是不是我们的真实想法呢,是不是写到我们的心里面去了,诗歌和我们对话,于是有了我们可以看见并细细品味的诗。其诗歌的叙述性、反抒情或冷抒情、及物性,对庸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历史夹杂着当下,当下混杂着历史,而活生生原生态的“现场感”,成为诗人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学倾向,

在郭力家的诗歌里,其内在与外物的相遇冲撞出的诗意,必是恍惚的、浑浊的,但真实无疑,沉重无疑。其诗歌大量充斥着反讽,这是一种极其隐秘的反讽,因为冷静而爆发出紧张的刺激,决不会在读者的哄堂大笑中化为乌有,反而给他的众多诗篇笼罩上一

种沉郁而焦虑的末世气息。诗歌《秋日的私聊》,读了以后,能笑出来吗。

读这样的诗歌是不轻松不悠然自得的,雄心和抱负演变为秋日时分的幽幽叹息、犹疑、否认、不确定、嘲笑、非盲从、迷惑。不断询问又找不到终极解答。凡此种种混杂着酸甜苦辣的复调

体验,诗人必借助于语言,这种精神上的隐秘悸动才得以显形,并

在心中获得共鸣。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能够减轻诗人的痛

楚,诗人的孤独。而写作同样折磨着诗人,因为语言也是我们难心

承受的生命之重,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凝固的庄严表情。穿过这组诗迷离恍惚散漫自由的诗意氛围,我们不难觉察到诗人对意义的追寻和饥饿般的渴求。他在写作中突破写作,他在孤独中反抗孤独他在加缪式的荒诞中直面荒诞。更为重要的是,惟有自我的思考和感悟,才能唤醒自我,拯救自我。

我们知道,口语诗并不是简单的,也不是简单的日常或白话,它可以是一个瞬间,也可以是想象、潜意识、直觉、感想、梦想,甚至幻觉,但它必须是明白的,语言简洁、简单的,同时意思内容又是复杂的,多重的,令人遐想的,甚至是不知其意的(但又是有意义的,可解的)。我们读郭力家的口语诗,其诗是有深度、有思想的,但不是大白话,也是有形象的、画面的,并且画面感很强,就像在你我眼前,向我们走来。“无对象不表达”,郭力家时刻关照着读者的注意力,站在对方的认知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把单向发布式的结构,变成一个信息双向流通,有对象感的交流结构。知道语言的起点,同时知道语言的终点,也就是对方收到的具体信息是什么,这样读起来,让我们感受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一样有诗意,不是枯燥无味,不是大话套话,是变形的语言,是陌生化的语言,从而变成诗意的语言。

2021年11月12日

~~孙明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露儿诗聊
后一篇:你诗疫了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