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人文/历史钱文忠玄奘唐僧小言不惭 |
分类: 小言不惭 |
《西游记》传达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为了寻求真理,不怕万水千山,不怕妖魔鬼怪,不怕千辛万苦,不达目的譬不罢休的精神,这与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的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殊途同归的,是同宗同源的。
固然,《西游记》的唐僧之原型玄奘法师,被娱乐化和文学化了,但并不抹杀唐僧这一艺术形象的璀璨光芒。你也许会看不起唐僧,觉得他真是没用之人,窝囊废物一个,手无束鸡之力,为整个取经团队所累,又偏长了一身长生不老肉,香喷喷地招妖引怪,麻烦不断。你也许会骂他轻信自负,白骨精七十二变不安好心,却不断打压孙猴子的正义之举,助纣为虐,帮不上忙就算了,还老是添乱,用紧箍咒迫害忠良。
然而,在《西游记》里,唐僧是取经之行核心的核心,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一心只往前走。孙猴子不只一次闹过情绪,要回花果山过他齐天大圣的逍遥日子,猪八戒也曾想着回高老庄背媳妇,从此溜号不干了,沙僧更是无主见之人。在这样一个松散的取经团队,在这样一个由“前科罪人”组成的集体,唐僧用他的精神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他最为坚定,他最为执著,他最为坚韧,荣华富贵留不住他,温柔美色诱惑不了他,一次次的磨难击不倒他;相反,只要树立远大目标,他就百折不回,风鬟雾鬓,勇往直前,流血流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心中的光荣与梦想。从这个角度上,再看唐僧的“没用”,再看唐僧对白骨精的“轻信”,只能说明他慈悲为怀,诚实善良,以肉体凡胎的软弱之身,与强大的妖魔抗争而不倒,经历风雨终成正果,这个形象,是真正的团队统帅,何不高大伟岸乃耳?何不是民族英雄之魂?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许是唐僧!”
一则流行幽默短信,调侃姑娘们哀叹王子难寻,白日做梦,想着王子却遇上了唐僧。
这也说明时至今日民间对唐僧的误读。他的品格,他的领导能力,他的果敢坚毅,他的英俊(那是相当英俊,整个女儿国都为他着迷),都足以值得红颜为之倾情终身。
“白马唐僧”,顶天立地好男儿! (照片来自网络)
附:《西游记》这部小说并不是一部佛教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但是这部小说本身它要传达的精神,却是我们民族的一种悲哀。为什么这么说?请问这部小说是怎么理解佛教的?这部小说传达的是所有的妖魔鬼怪都希望去吃唐僧肉,吃唐僧肉的目的是为了长生不老,为了把这个肉身长期的驻留在这个世界里,这难道是佛教精神吗?这肯定不是佛教精神。在这里,作为一个出家僧人的形象,玄奘法师是个什么形象呢?在这部小说当中,得到大家喜爱的孙悟空,他又是什么形象呢?他是一种不守规矩、不受任何戒律的约束的形象。如果没有这道紧箍咒的话,他会不会听从玄奘法师的指引呢?这里边任劳任怨非常敬业的一个形象——沙僧,得到大家的喜爱了吗?得到大家的高度评价了吗?大家是不是觉得《西游记》离不开沙僧呢?我想不会。这么一个勤勤恳恳、敬业的人,在我们眼里恰恰是最无足轻重的人,甚至还比不上那匹白龙马。另外一个人物,那个好吃懒做、撒谎成性、好色、好吃喝、好口舌之欲、贪图享受的猪八戒呢?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喜欢的一个形象,恰恰是我们内心,可能是我们所有人心目当中的一个梦想,如果我实在没什么作为变成猪八戒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并不认为《西游记》这部小说展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有的一种精神,尽管它的文学造诣很高、想像力非常丰富,但是其中玄奘法师被娱乐化了。(摘自钱文忠《<西游记>与玄奘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