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声尖叫 |
这是一篇迟到的评论。
这是不得不说的一番话。
第49届萨格勒布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历史上第三次包揽全部五个单项的冠亚军,而囊括五枚金牌,则是历史上的第六次。球迷欢庆之余,竟然又听到这样的高见,且出自中国本土媒体:“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创,和谐世界更需要全世界人民一起努力营造一种融洽的氛围,为了将理论上的“和谐世界”概念进化成现实,强大的中国乒乓球队应该开始走谦虚路线,不然,乒乓球迟早成为一项“零人气”的运动项目!”
我不由爆粗口:什么狗屁逻辑!
竞技体育的精髓是什么,是拼搏精神,是永不言败,是永远争第一,拿奥林匹克精神来概括,就是“更高,更快,更强”。曾几何时,我们与美国人打乒乓,那叫乒乓外交;我们故意输给朝鲜选手,那叫“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乒乓比赛,而是乒乓政治,固然这些故事同样被载入乒乓史册,成为乒乓文化的一部分。
乒乓球本是洋人玩意,老祖宗远在英国,只是英国人斗转星移,时下更是热衷足球英超、台球斯诺克,到如今连叫出名的乒乓好手都没了身影。中国队固然雄霸乒坛,但几度春秋几度风雨,男队更曾历经磨难跌入低谷,元气大伤。海外军团和中国教练的大量输出,同样形成“世界打中国”的局面。专家的观点,男单世界排名前10或20的选手夺冠都是正常的。看实况转播,中国选手,特别是男选手,赢得并不轻松。中国军团胜在团队实力,胜在以多打少。但对于国球地位而言,对于每个中国人都会舞两拍的运动而言,跟我们的巨大投入而言,这样的“产出”实至名归。作为一个13亿人国度的第一运动,作为马琳转会费高达500多万的经济新兴大国,作为世界乒乓高手相继到中国加盟“中超”淘金的热潮,作为乒乓比赛转播收视率与世界怀相当的数据,我们自豪地说,这就是人气!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几次针对中国队改变规则,什么小球换大球,什么限制球拍色彩,什么21分改11分,什么发球必须放在桌面上,等等。中国人一句怨言不说,回来闷头再练,一两年又是一条好汉。这真是让人看不下去,凭什么限制某一个特定国家队的打法,就是因为她太强大吗?这大概在任何全球运动项目中绝无仅有!
国际乒联,你们不去补水桶最短的那几块板,努力提高不发达地区的乒乓运动水平,却老是把最长的板用刀斩去,是何居心?他们是否有双重标准,中国人是否受到了歧视,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包揽冠军?如果这样,我们建议国际足联限制巴西球员“踩单车”或“凌空倒勾”,建议NBA限制2米以上人打球(让姚明们失业),建议国际泳联限制同样有能力包揽冠军的中国跳水“梦之队”的绝技“压水花”?北京奥运会,那个要来想拿8块金牌的美国小伙菲尔普斯,我们作为东道主是否强烈呼吁,限制每个游泳运动员最多参加两个单项的比赛?
很高兴看到蔡振华世乒赛前动员中说:“为什么我们这么大的一个代表团过来?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给对手看,让对手感觉到中国的强大,要让对手感觉到所有中国出来的运动员是世界上最好的,他怎么能打败中国人?怎么能打败中国的强大的精神?我们要塑造中国的神话。”
这样的话,才让国人振奋!
20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