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庆伟书法作品选

(2012-01-18 17:47:19)
标签:

我身边的书法人

郑庆伟

文化

分类: 翰墨人生

http://s15/middle/4d705ef5gb6ca2e78465e&690
    郑庆伟,字开屯,一九七五年二月生。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平顶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青年书协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平顶山市劳动模范。 
   
自幼与翰墨结缘,握管临帖,秉承传统二王帖学,上接魏晋,下溯明清,二十余年来寒暑易节,临池不辍。行草书俊逸飘洒,灵动而不失迟涩稳健,容取碑版笔法,黯合时代风尚,彰显自家风貌;崇尚汉魏质朴苍茫,以碑版造像为日课,勤学简牍,避让开合,蔚为大观。

   
作品先后二十余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重大书法展览,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界权威学术邀请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权威艺术机构收藏。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一等奖,十届国展优秀奖。

 

  

                        因为爱

                   郑庆伟

 

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有自己的书法作品集。长大后才明白,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有点大。三十四岁了,我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集,凭此,在我艰难跋涉的人生路途上算是画一个逗号,人生路风景不同,虽然人生路有点崎岖,还是留了点痕迹,我很知足。
    这些年懵懵懂懂走了过来,风霜雪雨,甘苦自知。因为爱,我选择了书法,因为选择,我承受着结果。生活使我的书法更有思想,书法使我的生活更纯粹。
    书法带给我的不仅是快乐,更多的是痛苦,身体的痛和心灵的痛。在几十年的书法学习中,我习惯了寂寞,习惯了宁静。日复一日,我和古人没有了距离。和古人朝夕相伴,我的骨子里多了一份水墨交融的恬淡;用心灵和先贤对话,我的思想里多了一份纯粹的浪漫,那是一种独处竹林茅屋的悠然亦或灵狐幻化红袖添香的梦幻。
    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越走越痛苦,越走越自觉渺小。从旧箧中拾了这些作品,看来看去,没有一件叫我完全满意的,但是都有我的思想在里面。这些作品写得时间不同、情境不同、内容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写得是我的沉郁,我的哀愁,我的性灵,我的境界!我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那一张张时常浮现在眼前的面孔使我知道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我用这本集子来回报他们,同时也送给自己。我会继续努力的往前走,我相信:尽人事,听天命。
    此书能够付梓得到诸多师长的呵护。当代书法名家张海、孙伯翔、陈洪武等恩师拨冗题词作序,篆刻家王瑞先生刻印,摄影家高鸿勋先生编排设计,启蒙老师李太平、刘尊法先生指导,朱永强先生资助。一并深谢!                                             

         己丑除夕夜于一闲书屋

 

格高意古 书写性灵
——读郑庆伟先生的书法

清代方亨咸说:“书画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也,何用乎?”我始终认为,一个中国书家的成熟,全由养成阶段的渐识所决定,其养成阶段技巧的积累只是一部分,而美学精神却显得更为紧要。格高意古,恐怕是最重要的。
    看到网友有评论,“郑庆伟先生真是个幸运儿,殊不知,但那看似信笔纵横的线条,实则胸有成竹。那书法作品从质朴天真之中显示其精妙与豁达,至真至淳。
现在书家张口“取法二王”,要么“碑帖结合”,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那动不动就是个性,风格的书法,我没看出来哪里美。但郑庆伟先生得书法确实是美的。说他美,因为那书法的线条灵动、丰富、精彩;说他美,是因为书法的结构飞动跌宕,欹多于正,并时时有造险制奇、出人意料之处,令人浮想联翩;说他美,是因为那书法作品墨色丰富,格调高雅,古意盎然,韵味雅致,情趣飘逸。
   观其书法作品充溢言表,风范堪比六朝名士。若没有丰厚学养,没有经各种境遇的历练,没有一种才情和自信,是难以透脱这种文士精英的轩冕之气的。由于有如此之修养,郑庆伟先生在书法上,彰显一种气象,一种书卷气、士夫气、丈夫气。他作书贯气挥洒、放怀恣肆中透出韵致、溢出神采,观之令人或激越、或肃然、或畅怀。放旷与超逸构成他书法的精神气象。想其研墨展纸,挥洒之际,一如古人之“忽然绝叫三五声”,“笔所未到气已吞”,定是下笔斩然,似有疾风天雨而至,笔之梗断处,又如暴雨骤停,令观者无限遐想。
   古人说“从事笔墨者,初十年但得略识笔墨性情,又十年而神理少得,三十年后乃可几于变化。”试看这三十年要完成的是什么功业;曰清心地以消俗虑,曰善读书以明理境,曰却早誉以几道远,曰亲风雅以正体裁。可见书法境界是长期积累、修炼的结果,是积学渐修、厚积薄发而后成。
郑庆伟先生虽居闹市,然几明窗净,游于笔砚,他确实是个“都市隐者”。他是否抱着儒家“独善其身”的情怀尚不得知,然而他对艺术倾注的极大热忱是宝贵的。诚然,这与传统文人隐逸山林或那种“济世终无术,谋生也欠缘“的被动归隐心态也是有天壤之别的。在当下繁华簇拥、物力充盈的盛世景象中,仍有静养心情去咏唱身边的粉蝶黄花,郑庆伟先生的一切努力值得我们去深思。
祗雅楼马晓宁 顿首
  
 

http://s10/middle/4d705ef5gb6c99cb56649&690

http://s7/middle/4d705ef5gb6c95143bd06&690

 http://s11/middle/4d705ef5g78adbb02158a&690

                     http://s2/middle/4d705ef5gf23d795a5aa1&690

 

 


http://s1/middle/4d705ef5gb6c8c296a510&690

http://s3/middle/4d705ef5gb6c8c30173e2&690

http://s10/middle/4d705ef5gb6c8c31c4659&690
http://s5/middle/4d705ef5gb6c8c4bd1694&690

http://s13/middle/4d705ef5gb6c8c500afec&690

http://s9/middle/4d705ef5gb6c8c6a56c78&690

http://s7/middle/4d705ef5gb6c8c6ffa0d6&690

http://s5/middle/4d705ef5gb6c8c86ace24&690

http://s16/middle/4d705ef5gb6c8c8686eef&690

http://s13/middle/4d705ef5gb6c8cafad00c&690

http://s7/middle/4d705ef5gb6c8cb368746&690

http://s8/middle/4d705ef5gb6c8cc6c4607&690

http://s2/middle/4d705ef5gb6c8d8351481&690

http://s2/middle/4d705ef5gb6c8d89cb131&690

http://s2/middle/4d705ef5gb6c91b573d91&690

http://s15/middle/4d705ef5gb6c91bc4f20e&690

http://s7/middle/4d705ef5gb6c91c7549b6&690

http://s4/middle/4d705ef5gb6c91cc69653&690

http://s15/middle/4d705ef5gb6c91ce9cefe&690

http://s10/middle/4d705ef5gb6c91d0de349&690

http://s6/middle/4d705ef5gb6c91fbbae45&690

http://s11/middle/4d705ef5g78adb669328a&690

 

http://s14/middle/4d705ef5gb6c9b0f2120d&690


http://s11/middle/4d705ef5g78adb6f93eba&690

http://s16/middle/4d705ef5gb6c927588e2f&690

http://s16/middle/4d705ef5gb6c928291fbf&690



http://s13/middle/4d705ef5gb6c94c937b0c&690

http://s13/middle/4d705ef5g78adbaec58ac&690



http://s3/middle/4d705ef5gf23dd0865682&690


http://s4/middle/4d705ef5gb6c9b7cf4573&690
http://s1/middle/4d705ef5gb6c9c3c2d900&690


http://s15/middle/4d705ef5g78adbc0c8ace&690

http://s3/middle/4d705ef5gb6c95c78c612&690
http://s2/middle/4d705ef5gb6c9bcb65f01&690

http://s14/middle/4d705ef5gb6c95d3386d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