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方法与措施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教学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学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教学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教学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教学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点面结合,讲练同步。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新课教学(3月上旬——5月上旬):完成第九册基本篇目和语文知识的教学;二、第一轮复习(5月上旬——5月中旬):对七到九年级内容和知识进行输理;三、重点突破(5月中旬——5月下旬):对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四、总结检测(6月上旬):全面总结复习情况,检查复习效果,模拟测试。
5、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