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
红旗小学
丛作新
2009年6月
设计思想: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特色。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而散文“形散神聚”,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较熟悉的场景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自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对美的感受,逐步感悟课文内涵,体会其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开展交流、感受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
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有关乡村生活场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课件: 池塘里嬉戏的鸭鹅、小河边捣衣的妇女
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院子里悠闲的公鸡
田间戴笠劳作的农人、夜空下的声声蛙鸣。 问: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陈醉云细腻、优美的笔触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师板书:21、乡下人家)
[设计意图:观看课件,直观感受乡下美景,从而让学生进入的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全班交流
(1)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师随机板书:独特 迷人 (2)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师小结:“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特别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从作者的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美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文,抓住课文主旨。]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划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读自悟,感受乡下的美景,然后围绕问题互相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以下面两句为例: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教师的点拨、指导要适当,不可越俎代庖,让学生的思维紧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
4、品味语言感情朗读,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感情朗读是学生感悟文章内容,抒发情感的途径,又是反馈学生是否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学习活动,加深对我们农村生活的了解。 2、读读书中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制定自己小组的活动计划。(如乡村风光绘画展、收集本地各种农作物生长的资料、调查当地人生活的变化等等)
3、交流汇报各组活动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板书设计: 21
乡下人家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和谐自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