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高等研究院2008年首届“数学、理论物理,哲学和历史杰出青年才俊班”新课程安排

(2008-08-28 18:40:00)
标签:

杂谈

郭光远:Introduction to Whitehead torsion and simple homotopy theory

杨逢彬: 本科生课程: 今天我们如何读古书

杨逢彬: 硕博课程:中国语言学名著导读(说文、尔雅等)

叶峰: 数学哲学

程炼:心灵哲学

徐明:高等模态逻辑
 

附录:杨逢彬谈本科生课程《今天我们如何读古书》的必要性

恒甫先生:


   正怀旧雨,迭奉朵云,喜何如之!弟长期任教研室主任,负责排课;而与人为善,他人不愿上之课,则弟任之。计有七八种之多。他人视为枯燥乏味如语言学概论者,能令人下课而不愿离座。武汉大学国学班上过论孟、老庄、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弟之特长在读懂古书之疑难,而针对刻下不懂而乱讲者,则觉得尤其有开设如何读古书,特别是遇到疑难字词句如何解决难题问题,如何辨别正说与谬说等等之课程的必要。或命名为"今天我们如何读古书"亦无不可。盖今日读懂古书,除用乾嘉时代与先祖父时代方法外,尚有新的且十分有效的方法,故课题加上"今天"也。太炎回复胡适说,"汉唐以来古书能读懂一半,乾嘉以来能读懂七成,今日须采取杨遇夫(恒甫按:杨遇夫即杨逢彬祖父杨树达。据陈寅恪,杨树达乃二十世纪湖南第一读书人也。恒甫在此感谢杨逢彬教授数年来为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国学班作出的杰出贡献。)办法或可更近一步。"愚谓古书不难读懂,关键在方法有无突破耳。惜乎今日掌握新方法者,读古书与小学根柢实在太浅,此所以难有突破也。专此奉复,敬请铎安!
                                    弟逢彬奉手上

 

中国高等研究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