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恒甫学社 在上文中提到:
最重要的是先登堂.如果入室了,才能评介.我们天天都可以说GIGO:这是内行们自己调侃.还没有登堂就说GIGO炒现饭,那不过是臆淫.
兄弟说说个人想法,说的都是臆测,是兄弟学习前人他人之后个人的感觉、理念,并没有根据。如下:
。
教材、公认的经典,需要好好学习,学会它。再说,这些也是学习任务,需要完成-----至少达到起码要求,高了更好。
。
绝大多数论文,可以被偏激地看成是“垃圾”。或者无所谓垃圾不垃圾的。反正,大多数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事实上也没有做的很好,那么,通常可以要求他们去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按自己的方式去阅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当有兴趣的时候,当他自己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就需要精读。当然,阅读的越广泛越好,也不限于专业读物。
。
国际学术界的各种成果,以往成果,前沿成果,是需要中国学生学者来学习的,掌握的,接触的,了解的,至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如何论证的,分析的过程。
这是对整体的要求,必须如此。具体到某一个人来说,会有一些区别吧,尽力而为,知难而上。
。
前人他人的正确,不能给某一个人带来正确,前人他人的创新,不能带来创新。
创新,需要坚持自我,来自自我,来自与众不同,独特个别。需要有自我的怀疑,批判,观察,发现,提问,疑问,质问。。。至于说,这些怀疑质问等等,是否狂妄笨拙无知错误等等,并不重要。至于说,前人他人是否很正确很全面,是否已经提出问题了,是否已经把问题解决的很好了,那并不重要。
另外,这里是一个个人修养的过程,并不是代表科学界去评价、宣判这是垃圾那是精品。所以,不妨随心所欲,想认为谁垃圾就认为,想认为谁精品就精品。去犯错误,别怕犯错误。
看到有名家说:科学就是能人犯错误的过程。
兄弟抄袭来说:创新就是大家就是普通学生学者犯错误的过程。
。
登堂入室,是个恍然大悟的过程。这很重要。
对每一个人来说,越过这个门槛的里程、途径,都不相同吧,千姿百态。
教师在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时候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