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世相知或有缘:写诗最费心力?!

(2007-07-23 00:25:00)
标签:

杂谈

发布者 前世相知或有缘 (http://ya1978131.blog.sohu.com/) http://img.blog.163.com/photo/vysvptGpjXdrA6pFkRVeeA==/426153114742545997.jpg
2007-07-19 19:31

[邹恒甫按:请讨论此观点.谢谢!]

写诗最费心力,朱熹说:“作诗费工夫”,“果无益”,并劝人:“千万戒诗止酒,以时自爱。”邹老师在诗上花费如此多心血,不由赞叹邹师精力充沛,元气林丽啊,呵呵!
~
附:赠送萧公权习诗妙语一段:“我认为学诗与习字不同,习字必须从临摹下手,直接摹仿却不是学诗的最好方法。我们不妨多取古今风格不同的作品,熟读、细玩、深研。涵泳即既久,这些作品的风格韵味于不知不觉之间,深入胸中,潜存于‘下意识’里。到了自己下笔的时候,随着感触所到,题旨所需,一种恰当适当的风格韵味,也就脱手而出。”(萧公权,1990,《问学谏往录》p181。)


http://img.blog.163.com/photo/pPyr0ba9g77fblGgYfXPXQ==/900438450497793925.gif 

发布者 前世相知或有缘 (http://ya1978131.blog.sohu.com/) http://img.blog.163.com/photo/vysvptGpjXdrA6pFkRVeeA==/426153114742545997.jpg
2007-07-19 19:31

说一句个人看法:
我个人习诗,是从新诗入手的,及长,转治法学与史学,才转向习古诗。两相比较,才发现,新诗可能更需要天赋、直觉(也有韵律美在其中的),但古诗因为积千年之经验, 已锤炼出很好的程式、格局。若顺其秩而修习,虽然看上去辛苦,戒律森严,桎梏极多,导致初学者往往窒碍难通,无法进阶。但格律者,一定之规程而已,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学诗的辅助工具,若下苦工,终能有所成,最后收事半功倍之效果。倘能熟练掌握了古诗格律,就等于将前人积千年之经验占为己有,到时候再写起诗来,若写新诗本无才华者,还是写得干瘪,若写新诗有才华者,就更如虎添翼,左右逢源了!若再能对古汉语的极度丰富的语汇库有所窥,则愈发收发自如,予取予求!
~
其实写诗和做学问差不多,越高级的工具、方法,越难掌握,但运用起来也越有效果。格律之于诗,就像数学之于经济学,或者规范分析之于法学,都只是工具,不要因为在它们本身中寻找不到终极的meaning,就觉得索然寡味。倘有一天真的掌握了它们,那就是诗歌或学术上起飞之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