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邹恒甫:我在等你们的诗词来说穿为什么王国维误解了成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啊!
为什么你们到今天还不给我一个答案? 例如:(1)牛顿的早(20岁刚过),多,毒(晚年)三种境界; (2)爱因斯坦的早(20多岁在1905年当一名专利局的普通工作人员时用业余时间发表五篇划时代的物理学论文),深,全/爱/圣三种境界;(3)高斯早,少/多/狡,高的三种境界;(4)小穆勒的早,病,全三种境界;(5)凯恩斯早/乱,喜/刁,全/神的三种境界......
如此,你们不可以把唐诗宋词三千首或三万首看一遍吗?
如此,你们不可以看出王国维的三种境界是何等荒唐,单一和狭隘呀!?
如此,你们/我们不感到中国学生和老师是何等地盲目相信一位国学大师的胡言乱语啊! 其实,王国维连康德(王国维翻译为汗德)和叔本华(王国维翻译为勗本华)哲学的门都没有进.当然, 我们在二十一世纪就不要责怪二十世纪早期的王国维国学大师了.我邹恒甫本人当然是崇拜王国维先生的:我邹恒甫本人也常抱着<观堂集林>睡觉.
邹恒甫补记于200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70周年)
邹恒甫:王国维误解了成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把成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用三个词人的三句词归纳为:
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这三种境界,王国维认定为是做学问的三步走.其荒唐之处,只需我们看一下古今中外的科学和人文的伟人和他们的事迹,没有多少关系呀!为什么我们会总是盲目地念叨这几句词?
请同学们也用宋词或唐诗咏唱一下科学发明和人文社科早熟和幸福的三个境界.当然,答案有许多,但绝大多数不会是王国维的孤,苦,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