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邹恒甫
邹恒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559
  • 关注人气:1,6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恒甫:陶渊明散论(1)

(2007-06-12 03:25:00)
标签:

杂谈

  邹恒甫:陶渊明散论(1)

 

陶渊明的《责子》诗是少有的慈父诗之一. 凡当过父母亲的实在应好好地读它几十遍,然后再以家长的身份同别人聊天,谈话,讲自己儿女如何有出息,如何爱读书,数学如何好,英文如何棒,得了多少奥林匹克竞赛奖: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责子》

因为我向来认为男人与正人君子最难养(我在另一长文有专论, 请参阅), 我不妨把欣赏此诗的话语权让给我不认识的欧阳美慧.她写了``陶渊明笑把苦难当趣味, 这种爸爸有意思一文.欧阳美慧说:

欣赏陶渊明《责子》诗时,会痛快地拍红大腿。前人评说此诗,有人认为他是因儿子不肖而扼腕抱憾,更荒谬地以为此诗比附时事,为悼晋之作。我则认同“想见其人岂第慈祥,戏谑可观也”(黄庭坚)的说法,主张这是陶渊明戏谑个性的表现。果真如此,那当陶渊明的小孩真幸福。
     农业社会生下五男儿,陶渊明不负“多子多孙多福气”的社会期待,但阿舒身负嫡长子传承重任,却懒惰到举世无双;阿宣对文科没兴趣;双胞胎阿雍和阿端出生时肯定带给家人喜乐与希望,谁知一笨就笨两个;幼子阿通成天哭饿贪食蔬果。看诗的我们忍俊不禁,而无奈的老父除了流连酒乡,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诗虽题“责子”,但语意平和雍容,没有强烈难以消释的憾恨或对不公不义的咒怨。想象一下:陶渊明的孩子们如果生在现代,他们的父亲会怎么做?“爱之深,责之切”地毒打一顿?“不能输在起跑点”地赶三家补习班?或改变环境送到国外当寂寞的小留学生,然后说“我都是为了你们好”?而隐逸的陶渊明只是顺适了孩子的本性,从容展现他独特的超俗达道。  
    能把苦难笑谈成趣味,这种爸爸真有意思。 一般人有了小孩,总不免冀望他成龙成凤,然而挤破头“人上人”也只有一两个,最好的教育应是教小孩成为善尽职守的“人中人”,偏偏天下父母永远看不破,忘了自己也曾跌跌撞撞、头破血流。
     真实人生不是一天到晚泛不完的轻舟,或唱不尽的春愁,而是柴米油盐奶粉尿片,或贷款未缴你妈来电。落入凡尘;不见得要感伤,端看用什么角度测量,陶渊明的《责子》诗提供一个欣赏孩子的另类观点。(文/ 欧阳美慧)

欧阳美慧的文字说明,欣赏和延伸大大超过了我的水平,我只好打住,不敢再多言此<责子诗>.今天我把沈约的<宋书>隐逸篇又看了一点,发现陶渊明对自己的一生和对孩子们的告诫还是不象《责子》诗那样幽默戏谑,我又有了一丝伤感.

现录几段如下: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恆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这是我辈最为陶渊明得意而仰慕他的华章. 但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这实在太委屈我辈的偶像, 没有一丝一毫的烂漫了: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陶渊明不堪吏职之烦苦劳累, 我最能理解同情. 这也决定了我一辈子的兴趣: 绝不在官场里和商场里当混事魔王和奸狡流氓. 但是, 他的家人和孩子们能忍受他,宽容他,容许他天天外出闹酒, 这在我看来实在太难了:

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兒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果然其真率如此? 当然是酒后的陶渊明把他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暗伤麻醉了一点. 其实,

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陶渊明自己这样做了,但他毕竟为自己不能给妻儿老小带来应有的生存条件而痛苦:

天地赋命,有往必终,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岂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邪。吾年过五十,而穷苦荼毒,家贫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幼而饥寒耳。常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

陶渊明坦承自己本性难移: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廕,时鸟变声,亦复欢尔有喜。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陋,日月遂往,缅求在昔,眇然如何。

待陶渊明人老体病, 其言尤哀: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恨汝辈稚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弟兄之义。鲍叔、敬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共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又请看他为孩子们留下的《命子诗》,其中有多少自豪,自责和无可奈何啊: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为虞宾,历世垂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纷纭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逸虬挠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于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夙迈,显兹武功。参誓山河,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时有默语,运固隆污。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惑。孰谓斯心,而可近得。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于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夙运,冥兹愠喜。嗟余寡陋,瞻望靡及。顾惭华鬓,负景只立。三千之罪,无后其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卜云嘉日,占尔良时。名尔曰俨,字尔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厉夜生子,遽而求火。凡百有心,奚待于我。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日居月诸,渐免于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岁不满百,心怀千年忧啊! 陶渊明不同于我辈处是坦承: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