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兴圣寺记
(2017-08-13 17:51:41)
标签:
鄠邑文化收藏历史佛学 |
大唐兴圣寺记
终南山圭峰北,数峪有鸽鹁台者,内古木参森,断石鳞栉,清水激石,泠泠作响,飞鸟啼鸣。峪口乌东村,传有鄠邑古柳塘书院,先哲隐修,教化众生;亦有古大唐兴圣寺,弘法度人,一时兴盛。碑记,古寺自唐时于今,千年香众不绝,仙气缥缈。神仙路寺前而过,传为唐玄奘取经过处。寺后百步,石垒土地庙。溪有落石,攀坐愧微,越石有穴,谓仙人洞。溪出岸近,云天一线。其周又有四岔沟、乌桑峪之四岔洞,仙人桥,金刚鞭,药王洞,南北天门诸处,曾僧道云集,名胜广留。朝露蚹蝣,彭尧期寿,望峰息心,窥谷忘返。
大唐兴圣寺,始建唐中宗三年(公元709年),屡毁屡修,鼎盛时庙宇八十七间。后朝末年(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修补,金世宗十二年(南宋孝宗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再修。明清两朝史料奇缺。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长安翟家婆又修,俗称翟家庙;十九年(公元1930年)居士刘氏巧云集缘,重建前殿玉皇楼,更名四圣菴,三十年(公元1941年)刘居士收流浪儿张明新,居此修行,抚养积德。文革期间,玉皇楼改建乌东村村办学校。一九八四年,学校迁新址,应十方居士敬邀,本邑单家寨上演下岸和尚主持在此礼佛,并修缮寺院,恢复大唐兴圣寺原名。两千零二年,江苏高僧释常福法师,来此弘法至今。两千零七年,法师先建寮房五间,规划建成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配套设施;两千一十一年,再建寮房五间,斋堂两间,以期重现大唐兴圣寺昔日辉煌。法师忠厚勤恳,广结善缘,一心向佛,庄严佛净土,广度众生。
大唐兴圣寺,现有土地九亩六分,庙宇一十六间,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尖山四岔洞并土地庙铁香炉各一,幸存寺中,重达数十斤,品相庄重,甚为稀罕。法师善心规划,正在逐步实施。朝看红日喷薄而出,暮望西方霞光满天,北观长安气象万千,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可谓修行绝佳之处。愿十方大德,四众弟子,善男信女,广种福田,随缘布施。龙天佑护,法喜充满;愿以此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