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独行神水无牵挂

标签:
游记大自然终南山乡人山水 |
独行神水无牵挂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只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在中学时,不一定读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心情,现在知道了,人为了生存而交往群居,为了图谋生活的喘息,却又到大自然中偷偷的独行,悠悠的独处。
星期天,我一个人坐班车在地质八队下车,由老环山路郝家庄一旁进山。一条不大的小溪两边,已被现代的“圈地运动”砌起了道道围墙,路是砾石的,我只想赶快逃离这和城里一样的灰色建筑。到神水峪口,虽然冬季萧条,见到自然的山水,心情还是好多了。
神水峪是户县紫阁太平二峪之间的小峪,有水一道,恍似天来。《户县地名志》载:“神水峪,在县城东南19公里处,沟长2.5公里,宽3米。”似乎没有记载特别的来历。不像东边“绿崖下视千万寻,青天只在百余尺”(唐代邵偈《紫阁峰》诗句)的紫隔峪,又不如西边“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饥”(唐代李白《终南山太平峪宿置酒》诗句)的太平峪那样有名。无须多管,我只一人独游便了。顺沟底忽隐忽现的小溪而上,荒芜的蒿草七倒八歪的在沟道坡边,枯干的藤蔓和灌木与之为伍。走着走着,没有了路的痕迹,却零星可见山羊足印。仰望观天,滑坡处不少,急忙忙绕过,在荒蔓中,依崖攀援,寻找路的迹象。
上到半山腰,明显感到人迹罕至了,满地落叶荒草,羊肠小道在薄雾青霭中遁迹群山。茫茫山无际,朦朦长空迷。转山越梁,沉醉痴狂,自得其乐,另一番滋味。高低穿行,臭汗痛透,不显劳苦奔波。远去的人家,还是那样“雀传林中树,鸡鸣廊下篱”的景象,梁上的景色,雾里东望紫阁迷离,西眺圭峰孤幽。
其实,一人从从容容独行在大自然,在无所依靠、无所期待、和平纯净的山水面前,无牵无挂的放纵孤独,独自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享受无言的深刻,满足精神的快乐,就是屈子“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淸”的境界,“独来应为山僧笑,少有人能伴我闲”(明代薛昌期《紫阁山》诗句)的感觉,此时此刻远远遁去。
大雾下来了,弥漫了整个天地,五步之外,一切都在混沌之中。我便向着天地呼号起来,长啸放歌,一来出出久积的胸中闷气,二来想要唤来神仙与我同乐。
“吆喝喝——”
“哎嗨——”,路上碰见一小路人马回应,一两个熟悉的驴友对我说,这里是神水峪和紫阁峪交界处的草甸子,从此向左下行是去敬德塔紫阁峪的路,向山中直行,通向万花山景区。直行途中,有睡佛洞、王母宫、天宫等人文遗迹,洞中阴潮,水自悠悠,出洞抱宫,下沟成溪,云雾中飘飘渺渺,仙境一般。原来一路上的庙宇神灵,峪浅梁高,水贵似金,乡人呼之“神水”,峪称神水峪。让我的胡思乱想权当是“神水”的来历。
为了安全其间,左行下紫隔峪。坡陡,雾大,路窄,人少。弥漫的雾儿缭绕在身前身后,雾霜让草儿失去了精神,迷径让鸟儿也略显哀怨。我却精神抖擞,与睡佛呼应,与王母打趣儿,在天宫消遣。好一个仙山仙雾仙人在,好一个天地独尊我一人!
雾腾腾穿林过溪,悠悠然下探宝林,轻依敬德塔,呼喊自由天。漫步河滩石道,抚摸摩崖石刻,揣测模糊历史。正当留恋紫阁寺的静谧空旷,让自己慢慢成为神仙一般,却再遇宝元登山的群友,一个个神仙般摇呀摇,醉生梦死的。紫阁古道回返,一个人无牵无挂,回味着张良修行的无量洞,看一看子房庄的大圆寺,悠然笑山,重回人间。
“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唐杜牧《怀紫阁山》诗句)独游山水,无牵无挂,做个自由人,当演员又是观众,悠哉自在,逍遥醒世。
201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