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记  走进观音山——户县涝峪观音山游记

(2012-03-20 10:48:48)
标签:

户县

观音山

观音庙

香山寺

森林度假村

 http://s2/middle/4d6f9558tbba65ee3eb91&690 走进观音山——户县涝峪观音山游记" TITLE="游记  走进观音山——户县涝峪观音山游记" />

走进观音山

——户县涝峪观音山游记

      一大清早,我们驱车前往户县南郊秦岭北麓涝峪八里坪,在高速路上,隔着车窗向外望去,山峦随视野而转势,路如飘带在山峰缠绕,在隧道间穿梭,远远见到了“朱雀”出口,旁边有一个正在建设的红身绿尾的朱雀雕塑,好像一只从天而降的火凤凰。

      沿着去往户县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的路向里,没走几步,回望“秦岭隧道”高悬山崖,高速路穿山而过。路边有山间民房几座,不大的沟里,融化的雪水哗哗的流着,一个圆拱形门楼映入眼帘,上写着“西安观音山森林度假村”。

      观音是中国影响最大的神灵,她是既能救苦救难,又能护佑赐子,千手千眼,无所不见,无所不能。供奉观音的寺庙遍及各处,就我知道西安以南的秦岭山就有三个。一个是沣峪观音山,最高峰岱顶,四周东、西、南、北四个静池,整个山势如莲台花座。山上寺庙众多。另一个是周户交界的耿峪观音山,俗称“香山寺”,原为秦上林苑内昭襄王的离宫,因周围有五颗柞树而得名“五柞宫”。汉唐时修建了香山寺。第三个就是我们今天去的涝峪八里坪庙沟观音山。

      沿庙沟向上,左右气势磅礴、连绵起伏不断的山恋,听村里留守的人说,沟内百丈悬岩上,有一个悬空的唐代观音庙,因而取名观音山,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有盛大庙会,人流如潮,从古到今一直朝拜,可见其“有求必应”的神秘。登观音山是当地善男信女每年都要拜奉的大事,这样的行动称之为朝山。他们对沿路的风景并不十分在乎,他们着重于“登山”,就是磨去自己的罪孽;登到山顶,就能祈求到神仙赐予的福气。他们关注的都是今生的福禄寿,作为佛教真正教义中宣称的往生极乐或来生福报他们并不在意。

      进山的路上,木栅栏和木房子还零星可见,摞得整整齐齐的劈材,一锭一锭别有风情。石头和红蓝砖墙,在土坯墙里面更显不一般,却是现在都已没人住了,留下的只是对山里人曾经的无限遐想。一簇看起来新一些的房子,拐弯处有桥,桥上铁架的门上有“观音山欢饮您”。旁边小空地上有竹篱笆圈着草亭一个,有喷绘联语“茅棚当歌聚一堂,坐上对酒话千秋”,联律不敢恭维,取意道也可谓。门内再看景区介绍和分布图,庙沟百丈悬崖上有唐代悬空观音庙,民间还流传着祭龙台、神仙桥、龙凤岭、悬空亭等故事。如此等等,让人心里直是痒痒的,要匆匆的去看去听,去感受。

      虽是早春,也有碧绿苍翠点缀于山峦叠峰,蓝天不那么蓝,白云也不那么白,云霭和着薄雾,锁天犹寒,空气却是清新无比的。山崖下,巨石刻下“神秀终南”,绿竹相拥左右,又有第四季冰川留下的稀有植物红豆杉树相伴,一派幽静。对面有二石相对峙,一石如巨龙蜿蜒而游,一石似昂首凤凰披彩而起,石下跌水成潭,水潭秋千荡漾,称为“秋千潭”,潭边石上,有人用红洋漆赋诗一首“秋千潭水水长流,甩掉晦气水冲走,祝君从此行好运,不虚此行悠哉游”。大家纷纷荡上潭上秋千,真可谓是“青年才子得云路,红粉佳人下月宫”呀,荡去忧愁和烦恼,荡来幸福和快乐。

      龙岭下为龙王庙,左为龙泉,右为祭龙台。传说,唐时泾河龙王触犯天条,玉帝大怒,令魏征监斩龙王,龙王托梦唐太宗保佑,太宗留魏征下棋以延行令之时救龙王,魏征见太宗下棋期间打盹,于是抽身追赶龙王至涝峪庙沟龙宫府,得以斩之,化为“龙岭”;后泾河龙王阴魂不散,找太宗索命,太宗不安在此祭拜龙王,有“祭龙台”,并许愿建龙王庙供人们朝祭,台旁建有“龙王庙”,龙王感激太宗和山里人们之不弃,尽自己的力量而流甘霖以滋百姓,龙岭俯下有“龙泉”。今人有诗赞曰“游龙戏凤两相眺,秋千潭里水滔滔,龙台龙庙相成趣,不虚此行乐逍遥。”

      在前行的途中,常见朝山的人们捡来或折来树枝,撑在崖石下凹处,树枝上还系着红布条和红绳线。按照山里人的传说,这样做了,登山无论走多远,腿脚不疼,人也不觉得乏,抛去了烦恼。有意思吧?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向山石和山神祈求健康。走了十分钟左右,我们沿“观音庙由此登顶”的箭头左上,有石阶而上,还有栈道悬空,过神仙桥,有倚崖而建的“观音阁”,兽吻飞檐,古韵犹存,俗称“悬空亭”,巨峰下有“巨鲸朝佛”石刻,看起来比较简易而危险,更有一种超脱的感觉。今人有诗描述“巨鲸朝圣观音山,观音阁悬白云端,慈航普渡洒甘露,赐给游人福寿添”,难怪信男善女都要朝山,都要朝观音。

      在印度佛教中,观音是男身,但大约在唐代,观音到了中国后,又很快就变成了女身;宋元以后,又加入了中国神的元素,变性后的观音身份才确定了下来,她身兼赐子、消灾、护佑等职。所以观音信仰虽源于印度佛教,但“印度偶一暗示,作为引端而已,其他一切信仰仪节纯是中国本色,深有道教气味。”其实不仅有道教气味,民间神仙信仰的气味更浓。记得小时候,乡里人唱神戏时,就有“家住南海普陀山,紫竹林中把身安,一旁站的白鹦哥,一旁杨柳穿竹帘”的南海观音。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式观音的妙善公主、鱼篮观音﹙马郎妇﹚、白衣观音等等民间说法很多。再如,白衣观音乡里人也称“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本身虽不具性别,也从未作母亲,但将小孩送给别人,人们崇拜的是她母性慈爱心的表征。

      观音为什么成为“慈悲的女神”呢?在中国人的眼里,母亲是非常合适作慈悲、智慧和爱的人格化女神的。朝完观音阁,想起了乡里老人念的一首《观音歌》:“一枝杨柳手中持,二朵莲花足下生,三生调御慈悲主,四大部洲常应供,五浊恶世除热恼,六道轮回度有情,七珍池内金波起,八功德水洒乾坤,大慈啊,大悲啊,观世音菩萨。”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神曲却在头脑中萦萦绕绕,也登山者脚下的在延伸,宽宏大度、慈悲为怀、健康快乐这些概念,更是在心中留下并加深。

      登山去,收获将是意外的。

 

                                       2012年3月17游  19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