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家长(2)—莫当着孩子唱对台戏
(2009-07-17 00:12:54)
标签:
育儿教育家长爸爸学习方法行为习惯 |
分类: 家庭教育 |
劝家长(2)
由于家长之间对教养孩子的看法不一致而相互争执是常有的事,但是,在进行这项“活动”的时候,却经常忽略了站在身边的孩子。
并不是说大人所有的争执都必须背着孩子或当孩子不在身边时再进行,但是,那些对孩子有影响或与孩子有关,却一时辩不出谁是谁非并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争执”,最好在“在背地里进行”。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的任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是在校学生的职责,“玩”是孩子的天性。前两项与第三项在孩子大眼里是时常相互抵触的,作为孩子自然偏向第三项——“玩”。倘若家长因为这些不同看法面对孩子辩论,无论最终谁胜谁负,都会由于其中一方的观点对自己“有利”,“要先玩好”、“玩后再学习”、“在学校吃零食无所谓”等观点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的正确率可能至少达到50%,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有一个熟人的孩子住在他爷爷家,刚上小学时每逢周六、周日他妈妈到家就急着带他转商场,并到肯德基或麦当劳,让他回来再写作业;他爸爸当时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两人时常为此事时常争执。由于在小学一二年级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在90分以上,他妈妈拿着这个“证据”把他的爸爸“击败”了。夫妻争执的过程他们的孩子都历历在目,孩子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他妈妈的立场这时虽然转变到他爸爸一边,但由于二人不能常在身边,爷爷、奶奶对孩子也象众多家庭一样存在着“隔代亲”,管理难免不会到位,所以孩子两年多以来养成的“玩”先于“学”这个习惯却一直改变不了。如今在初二,开始了悄悄钻网吧、偷偷拿他爸爸或妈妈的钱……
听他爸爸说,年前在打扫卫生时,偶尔发现孩子小学期间的日记,上边一篇日记虽然是三言两语并含有不少错别字,但内容却是“妈妈让自己先玩再学习正确、爸爸提出的方法不对”。
可见,当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或学习方法等方面意见不一致时,无论当时能否辩论出谁是谁非,都不宜面对孩子争辩,以免被孩子抓了“短”,并悄悄地“使用”于他后来的日子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