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阜阳特色小吃十之全大

(2014-09-14 15:36:03)
标签:

美食


http://s5/mw690/004h8GX0gy6JnBSVdoE64

河南人的胡辣汤,阜阳人叫“咸麻湖”。 “咸麻湖”是阜阳一种汤类传统小吃。两根热腾腾的油条,一碗烫嘴的咸麻糊不仅是一顿美味的早餐,更是阜阳人早餐的首选。

阜阳咸麻糊据说源于清代,据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阜阳,一提起咸麻糊,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关老街上的咸麻糊。东关咸麻糊不像河南的“糊辣汤”,没有那种辣味,而是微辣,是靠咸和鲜吸引人的味蕾,其特点香辣绵口,回味无穷。从汤色上看,咸麻湖汤色琥珀,从味道上讲,口感鲜香。阜阳咸麻糊可谓是“内容丰富”,最常见的有面筋、粉丝、千张丝、花生米、姜末、芝麻等。咸麻糊的做法也很繁琐,先用淡盐水和面,揉成面团,然后不断加水“洗”出面筋。水烧开后下面筋,面筋熟后将洗面筋的水,也就是稀淀粉糊倒入锅内,小火烧至汤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烧沸即可。

阜阳咸麻糊多为家庭作坊制作,一般经营时间为早晨,所以摊主必须在天刚亮的时候就把摊位摆出来了,为了保温,摊主要把装满咸麻糊的大锅坐在火炉上,看起来热气腾腾的。大锅的附近有几张小方桌,小板凳,那是给顾客进餐用的,有人来喝麻糊,只需吆喝一声,摊主二话不说,立马拿碗盛汤。由此,阜阳也有了一句歇后语,叫“卖麻糊的拿碗——一说就盛(成)”,阜阳人经常拿这句歇后语来形容办事爽快的人。

要想把咸麻糊喝的味道十足,必须在咸麻糊上淋香油、香醋,这样喝才会让你体会到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种原料的综合反应,香、滑、绵、润,于吞咽之余又有东西可嚼,十分满足。阜阳咸麻糊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把半碗咸麻糊和半碗豆腐脑儿掺在一起,叫做“咸麻糊豆腐脑”。卖咸麻糊的常捎带卖豆腐脑儿。拿小勺稍微搅和一下,豆腐脑儿的细腻、清淡、微苦涩与麻糊的粘稠、酸辣、鲜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特别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咸麻糊下肚,额头上会渗出细细的汗来,身子暖了,胃口也开了。一碗喝完,那鲜香可口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很想再来一碗

 

 

 

我们家经常自己做麻糊喝的,方法是在煮好的豆浆里直接和点面就行啦,不过和的面粉多少要掌握好啊,直接影响口感.然后撒点煮好的豆子或者芝麻盐,就ok啦,味道也很不错呢.http://img3.hefei.cc/static/image/smiley/3g/em05.png 
糊拉汤就太高难度啦,我就不知道做法了,呵呵.不过现在很难喝到小时候那种正宗的糊拉汤了,严重怀念......

 

 

阜阳特色小吃十之全大补贴 转

来源: 李雪的日志

阜阳特色小吃十之全大补贴

 

发布日期: 2008-8-15 人气指数: 1221 有效期: 还有112天过期

 

http://blog.xiaonei.com/upfile/other/_200872701550215517.jpg

 

我决定把阜阳城的美食发扬光大——至少在我的博客上介绍下,下次回家考虑拍几张照片,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在百度上根本搜不到多少。
刚才那篇着重介绍了格拉条,下面接着来

酵子

南方叫酒酿
阜阳城叫酵子
酵子分为米酵和麦仁酵,
这米酵就是酒酿,用来蒸馒头熬甜汤。只是阜阳城的酒酿又分为:粳米酵子和糯米酵子——我特喜欢吃糯米酵子,酸味清,又香甜,基本做甜汤用。而粳米酵子一般是和老面蒸馒头用。酵子蒸出来的馒头就是比酵母发酵的好吃,但是技术要求也高很多,所以越老越少的人会了。
不过老人家常说酵子生吃会上火,我不怕,倒是怕醉,酒味浓厚。
麦仁酵,更是美味了,放久了的麦仁就没有新麦做出来的好吃,麦仁酵更有嚼劲,大都是生吃。夏天,买来麦仁酵放入冰箱,那更是比冰淇淋更好吃,今天竟然发现学校门口有卖的,买回来尝尝,没有阜阳城里做的好吃——虽然听口音,卖麦仁酵的大妈估计是阜阳人,但是现在新麦没有下来,老麦当然逊色点。
地点:觉得阜阳城最好吃的酵子是在花园(青颍公园)后门那块,有位老奶奶做的酵子特别出名,酸甜适口,香气四溢。
还有在六纺小吃街头,也是位大妈在卖酵子,她家的酵子就更了不得了,还有各种杂粮的,不过我只吃过玉米的——说真的,不怎么好吃。

马糊(也是音译)

分咸马糊和淡唛糊
咸马糊,里面有豆皮,花生米,海带芝麻。阜阳城人民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把刚炸出来的油条揪成段,泡在咸马糊里,那味道和豆浆泡油条有的一拼。
淡马糊:那就经典了,是黄豆面熬成的粥,盛在碗里,洒上芝麻盐,和腌制好的黄豆和芹菜。黄豆和芝麻香味融合的相得益彰,配上芹菜的咸鲜脆嫩。
这两种马糊也几乎是遍布街头巷尾。

挲汤(也有写作卅汤的)

“阜阳的是半夜三点多起来熬出来的鸡汤,到六点多开张的时候火候正好,清清的,漂着油花,然后烧的滚烫用来冲鸡蛋,在放少许蒜黄、香菜、荆芥什么的,趁热喝,那叫一个鲜”,这个汤外来人学也学不地到,和薄薄的油酥烧饼一起吃,或者是经典的小笼汤包。
很多人都会想到“韩京伯汤馆”,但是个人到不喜欢他家,倒是文峰小学旁边,有一家“老地方”,是我和朋友的最爱,他家还有个“老地方格拉条”也很出名。

粉鸡:

我是觉得我家做的最好吃,呵呵,不过商厦西边华府酒楼对面有一家特别久的粉鸡店。
粉鸡是用嫩鸡肉,拌上厚厚的水淀粉、鸡蛋,然后在盆里可劲的摔,摔到淀粉不脱落,然后下到滚开的清水中,然后在用鸡汤做汤底,放上葱姜,材料,小白菜,一碗鲜嫩的粉鸡就出锅了。

阜阳酱豆可是一个香:

像豆瓣酱一样,但是比豆瓣酱跟浓厚——每次奶奶做好了酱豆,多少亲戚都会闻香而来。

卷馍:

水淀粉蒸的薄皮,透亮的薄,几张一叠,包上汤煮的绿豆芽、面筋、新鲜黄瓜丝,要是你喜欢还能卷上蒜黄、香菜。有的还有海带。可以加辣加蒜。听说好多地方都开阜阳卷馍的连锁店了呢。

烙馍:(阜城人民读的是shui lao mo):

又分为水烙馍和烙馍:水烙馍是水蒸的,烙馍是在无油的平底锅上半烘出来的,前者软嫩、水分大,后者更干燥有嚼劲。
比卷馍的馍皮大,也没那么透亮,原料也是面粉,用擀面杖擀的薄薄的,上锅蒸熟或者哄熟,
配菜是:醋溜绿豆芽,醋溜土豆丝儿,咸鸭蛋(这个可是经典,简直就是为烙馍生的)
卷成一个卷,这可比什么什么鸡肉卷健康好吃的多了。

油角糖糕:(用阜阳话读出来就特好玩)

油角糖糕是两种食物,通常还会和糍粑一起卖
油角是咸的:用面、油做胚,包上粉丝、韭菜、豆腐做的馅儿,入锅热油炸,外表金黄,松脆,馅儿是咸鲜软嫩。
糖糕是甜的:传统的做法是,把红薯蒸软,拌上烫面(开水和的面)做胚,包上白糖,同样入锅炸。外表酥脆,和油角不同的是,里面软糯,包入的白糖都溶化成糖汁儿,特别好吃。
  
凉粉:原料是豌豆粉,晶莹剔透的,Q的像果冻。

“凉粉的吃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凉拌,二是煎粉。
凉拌的时候并不用刀子切凉粉,而是用一个特制的圆形的象浅勺般上面布满圆空的的铁皮一圈圈在凉粉上盘旋,粉条就从那一个个圆空中出来了,然后装在碗里,加上红色的辣椒水、绿的的荆芥、麻油、香醋、细盐、大蒜汁等调料。
煎粉和凉拌相比有点复杂,那是个手艺活儿,卖煎粉的并不卖凉粉。煎粉要有炉子和锅的,卖煎粉的炉子很小,但是却是一个真正的农家柴火炉子,用泥巴打成的炉膛,不用煤炭做燃料,只用麦干、豆秸之类。锅是平底的黑铁锅。卖家先将凉粉切成麻将大小,然后在锅里放上油盐葱姜之类,用文火将凉粉煎成金黄,香气四溢,让人垂涎。”(补充下,他说的那个铁皮工具,我记得阜阳人叫锼子)

提到家乡,阜阳城的广大人民最爱的,最怀念的估计就是格拉条。
我一好朋友,一倍漂亮的美女,每次回来就直奔阜阳城的格拉条和挲汤——虽然说吧,我一直都不大喜欢吃格拉条,嫌弃它太硬,可是真离开了阜阳城,来了南方上学,每次回去还真的想吃一吃,而且都会放辣椒油。
就记得一省城的朋友到了阜阳城,吃过一次格拉条,搞的胃疼——南方同志还是少试为妙吧,真真的,那种美味不是谁都能消受的。
不过现在的格拉条是贵了一点——中国物价上涨了么,不过还是很便宜。
今天看到某网站上贴了一篇文章,怪喜欢的,

格拉条

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阜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 la)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
   格拉条是一种面条,具体怎么写不知道,都叫格拉条,很硬的,吃起来,没有很好的牙齿,是嚼不动的。
格拉条吃起来,很香、很辣,当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时候,它的味道就少了七分。
喜欢吃格拉条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较豪爽,那种一吃不可收拾,一望反顾,对待事物何事情不就是这样吗?
所有的格拉条店均不装饰,石灰墙水泥地,当街一口大锅,锅上架着千斤顶做的压面机,压面师傅把和得很硬的面团放进去,压着千斤顶,面条便会飘洒入锅,沸腾的开水里很快就煮熟,捞出,放进冷水里,洗去粘液。大碗两块,小碗一块五,老板,小碗两碗,一个鸡蛋茶。师傅便会抓起事先煮熟的黄豆芽和适量的面条,投入滚开的锅里一烫便入碗中,调入盐,撒上汆熟的芹菜或豆角粒,淋上芝麻酱,倒入酱油醋,泼上辣椒油,捏一撮榨菜末,好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格拉条就上了桌,吃着格拉条,喝着煮格拉条的汤冲得鸡蛋茶,真好,原汤化原食。师傅眼毒,只要你来一次,就知道你喜欢多放辣椒还是少放芝麻酱。吃格拉条的食客不拘身份,三轮车夫,贩夫走卒居多,也不乏西装革履,浓妆艳抹之流,到这里没有高低贵贱,都是甩开膀子,呼噜有声,连我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三轮车夫也敢对着老板说,老板,再加点汤。

切身感受,吃在阜阳最实惠。很难说清楚阜阳到底有几条美食一条街,在这些街上,除了店面设计考究、风味独特的各种美食店,还有供茶足饭饱之后享乐休闲的各式休闲娱乐场所。这些都是大场面,或许除了商务、会友以外,很多中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