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 那创伤会开花(一)
(2012-09-12 16:45:49)
标签:
杂谈心灵 |
分类: 读书 |
久没有写文章了。
这一段时间变化多端,情绪、观点都无时无刻地变化着,嬉笑怒骂的转换在瞬间发生,亲人们深受其“害”。外人看到的是行为、是现象,他们可曾观察到我的内心,那些曾经的“创伤”从何而来,又要怎么愈合?关于心灵的一切的一切,外人都不可知,也无任何外人可替你解决。这一点,你我一样,世间人皆如此。
这一时间读了一些书,听了一些歌,体验一些事,感悟一些情。
这是一个发酵的过程,相信有一天,那创伤会开花。
(一)
《润物无声》(肖娟)一本放在书架上好久的书,翻开扉页“请张连志总经理雅正。肖娟(念慈)2008-7-23”那个场景还记得:到粤唯鲜,连志兄随意拿起桌上一本书,说,‘看看吧,拿走。’“润物无声”是我一直推崇的境界。回来看了大部分,篇篇都是轮回、缘、慈悲,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如今不知受何“指使”,偶然间把这本书从书架上拿下来,篇篇都是和风细雨,这正是自己一直以来内心积累的篇章。这一次我便深信:生活给你的一切,都是注定的,只是当时你也许不懂得,这就是一种缘定。
《爱的密码》(刘墉):在俗世的生活中自有俗世的法则,我们无法脱离日常的生活与交流,刘墉描绘的那些在他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的生活片段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别无他样。送给几位年轻的刚结婚或正准备结婚的新人,这是一生都可翻阅的书,随时翻开或许就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也算是一份忠言吧。
《当你途经我的盛放》:一个女行者的内心之歌。因为这个名字和作者买了这本书,把书名留给自己内心一个寓意,你是谁?途经可是过客?盛放是何时?这是答案只有自己知。然而这个答案每个人都能给出,也许会很隐蔽。心灵上的东西,语言也是无法描绘得清的,只有在心灵层面对话的人才会无言微笑。
《悉达多》:孤独的黑塞,把自己内心的追寻用独白式的文体送给我们一个充满了灵性的作品,悉达多是他,侨文达是他,船夫是他、歌鸟是他、河水是他,也是你,是我。是这世间每一个追寻内心声音的人。有人当故事读,有人当小说看,有人看文字描述,有人看佛教与神学的知识,无论如何,这是值得收藏保存的文字,时过境迁,再读,一定会获得新的心灵感悟,这就是经典。对于我,《悉达多》带给我是心灵的滋养与指引,我是在空中观看悉达多行进的观者,我也是悉达多本人,随他体会着每一步的行进,这是难得的心灵体验,愉悦的、清朗的。找到了我一直追寻的一种声音,或者说是理念:人生就是体验的过程,顺应自然而来的事情和感受,不忘记前方的明灯,人一定能找寻到自己的归属地,宁静与祥和自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