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陕北行二记

标签:
山西三郎洞陕北靖边统万城 |
人说山西好风光:阳曲三郎洞
从太原出发,上环城高速,泥屯佳县出口出,走S50高速公路即到阳曲,一个多小时后,在西凌井乡出口出来,再往前走半个小时,就到了这个三郎洞景区。某姐姐开车,她走错出口,于是这个路线我记熟了。佳县是一个老友的家乡,早记得这个县名。我不断地说佳县有多么好,其实从未去过。再怂恿某姐姐直接开车去陕北,可惜她不上当。某姐姐的故事,体现在我的小说《又见废都》中,就是杨幻儿豪爽的一面,她的真实身份是某军区司令员的女儿,她的豪爽大方,令这世上一半的男人都要被比下去。她希望我下一部小说里,她是第一女主角,我答应她,努力吧。
三郎洞名字非常香艳,我一路不断走神,老在想,杨贵妃莫非和她的三郎来过这里。可惜,三郎洞景区没有三郎,唐明皇和杨贵妃从未来过这里。
一朵朵的云从山头被人赶着一样匆匆掠过,山和水在这儿有种静默的质朴颜色,仿佛布衣不掩天姿,正是我喜欢的美之一种。再感叹,在人山人海的长假出行,只要不去赶热点,有的是人少景美的好地方。http://s9/middle/4d6ec2ddtcb8aa26e7338&690
黄英何黄矣!
http://s13/middle/4d6ec2ddtcb8aa9244b0c&690
清粼粼的水
http://s15/middle/4d6ec2ddtcb8ad831adee&690
蓝莹莹的天
http://s7/middle/4d6ec2ddtcb8aab601086&690
一样花开为底迟
http://s7/middle/4d6ec2ddtcb8aec79cd06&690
既宜淑兮也宜癫
统万城:近乡情更怯
从太原到榆林坐火车约五个小时。
到达榆林火车站是凌晨三点半,显然榆林刚刚下过一场雨,火车站出来是一小片汪洋,我扶着栏杆,才算避免了踏水而过的结局。
为什么要来榆林?可以理解为我喜欢这两个字,所以小说中一个人物的名字,便被叫做了“江榆林”,说到底,我做人做事,就是凭一点痴气而已。
从榆林坐班车到靖边大约两个小时,从靖边坐车到白城则村又要一个多小时,下车再徒步约20分钟,才能到达曾在1600年前赫赫有名的统万城。
走进统万城地界,眼泪毫无征兆地哗哗流了出来,恍惚这城似曾相识。亲大漠,喜边塞,喜欢的省份除了陕西、还有山西、宁夏、甘肃等,莫非前世真的是胡人?
如果我要写穿越小说,那么,我应该写统万城是我的城。
统万城的这段历史,我了解得很少,需要好好找点书来读一读。
http://s16/middle/4d6ec2ddtcba1701a8e1f&690
最巍峨的一处城楼,遥想当年,该是何等雄壮。
http://s5/middle/4d6ec2ddtcba17af5c444&690
统万城就在毛乌素大沙漠的边缘,曾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有很多年,这里是华夏民族和其他民族争夺土地的战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无定河边,就是这片土地。
http://s8/middle/4d6ec2ddtcba193270ea7&690
86岁的白城则村老人,他小时候就住在统万城里,后来这里成为被保护的景区,他们搬了出来。他的鼻梁,他的脸型,明显地带着某种异族特征,是陕北人中长相好看的一类
http://s6/middle/4d6ec2ddtcba1a9448245&690
没有熟读穿越攻略的女纸,穿越不到赫连勃勃的大夏国,就是我这张照片的效果。
当年筑城是“蒸土以筑都城”。“蒸土”的解释有多种:
- 所有的土都先蒸熟以杀死草仔、虫卵,至今墙上不长草;再用米汤石灰搅拌,一层一层夯实。
- “以水沤制”,即把筑城的土闷入水,然后在阳光之下曝晒,半干之时进行夯筑,这样土质不会松软或成为粉状,在夯打过程中“水闷之土”即可成为黏结在一起的块状。
- 用烧热的水来和土,然后再加上夯筑的力量,夯筑的土黏结后更结实。
- 土中加生石灰和水成熟石灰并放出水蒸气被称为“蒸土”。
据《水经注》记载,统万城是在西汉奢延城基础上或其近旁建造起来的。可由城内出土的两方汉印——《驸马都尉》和《西部尉印》得到证明。奢延城的规模布局现已无从考据。
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都
公元407年,匈奴族铁弗部的赫连勃勃以鄂尔多斯为根据地建立了大夏国。据《魏书·铁弗刘虎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等记载,凤翔元年(公元413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建都城,明曰“统万”。“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统万城的营建历时六年之久。统万城建成后,曾由秘书监胡义周执笔作赞文一篇,赞文中说建好的统万城是“高隅隐曰,崇墉际云,石郭天池,周绵千里”,城里“华林灵沼,重台秘室,通房连阁,驰道苑园”。此时的统万城无论在规模、布局及建造方法等方面,均体现出统万城在地理位置及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统万城达到空前繁荣。
③大夏国灭亡——北宋时期的统万城
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魏军攻克统万城,神嘉四年(公元431年)魏灭大夏。延和二年(公元433年)置统万镇,因其地水草丰美,用为牧地。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夏州,以统万城为夏州治所,据《水经注》记载,此时的统万城“雉堞虽久,崇墉若新”。说明该城保存的还相当完整。
隋时统万城属朔方郡管辖,为朔方郡治所。大业十三年(公元671年)朔方郡将梁师都反叛,据统万城称帝,国号梁,建元永隆。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军平定梁师都,以其地复为夏州,统万城为夏州治所。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夏州为朔方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夏州。
五代时期,夏州为党项族李氏割据,其间也经有战乱,但统万城在军事及交通上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北宋初年,统万城为西夏人所据,割夏州,其后,宋与西夏互为攻占。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宋军攻占夏州,太宗下令迁民毁城。统万城头道城(即外廓城)城垣,即毁圮于此时。据遗存现状及史料记载推测,这一阶段统万城应无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形制、规模仍基本保持了大夏国都时的景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