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业(上) - 转自小熊之家
(2008-07-06 15:02:22)
标签:
竞争优势护城河投资价值股票 |
分类: 投资.杂谈 |
写了很多文章,涉及了很多行业,但是一直没有谈到自己的老本行-IT业(也是我的老本行),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也许就像是彼得林奇所说的那样,同行相轻,医生喜欢投资石油类公司,石油工人喜欢投资制鞋厂,我也一样,我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投资IT行业了。
【免责声明】下面说的都是我个人的体会,请不要按照我的看法决定你的投资策略。
理由如下:
一、行业变化太快:
不知道现在还有谁记得十年前微软的君临天下?不知道还有谁记得八年前Yahoo的异军突起?不知道还有谁记得网景公司Netscape,他曾经垄断了浏览器市场。不知道还有谁记得我们为了Ebay的新商业模式而欢呼?
回忆完了这些公司,我们来看看现在君临天下的Google,我们来看看现在风光无限的腾讯,我们来看看现在新商业模式的阿里巴巴。
是不是有了新的想法?
如果你是IT业内人士的话,那应该知道现在最火的网络公司并不是Google,而是Facebook,而且这家公司还没有上市。Google公司已经有好多高管跳槽到Facebook,因为那里的工作更酷更有活力。
如果你是网络虚拟社区的业内人士的话,那就会知道现在最有活力的网络社区(Social
Network)公司也已经不是Facebook了,而是Twitter,一家通过手机群短信来组织虚拟社区的公司。
我们永远不知道在IT界下一个崭新的技术会有多酷,会什么时候推出。我们只是知道这些技术肯定会出来,而且会很快。现在我们用的这些软件和商业模式都将很快被淘汰。
(国内风投做起来的IT企业,比如三大门户、阿里巴巴、QQ等还不错,其它企业就难受了,而且大多靠政府税收优惠、补贴混日子过,盈利能力真的不提也吧。中国的IT技术比不过别人,缺少创新所需的文化、制度、资本。从政府获得补贴根本不能提高创新能力,很多所谓的科研项目其实就是拿了钱后,验收时随便忽悠就过了,钱也白拿了,出不来真正的有用成果,如果是VC等投资人或企业投入的钱,不交出真东西不会那么轻易过关的,这样企业或科研机构才真正努力投入去搞创新)
二、基本没有竞争优势:
这个论断恐怕是很多人不承认的,IT公司怎么会没有竞争优势呢?
IT公司的竞争优势有两种,一种是技术竞争优势,另一种是规模竞争优势。
技术竞争优势的代表是Google,但是要知道技术竞争优势是最薄弱的一种护城河(尤其是IT技术竞争优势最薄弱,而医药类等其它的还好些),因为没有办法阻止其他竞争者的模仿和超越,这也是为什么IT公司更新换代的这么快。
规模竞争优势的代表是微软,微软的护城河其实是客户转换成本较高,所以让他可以享受一定的溢价。但是现在Linux对他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迫使他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前段时间试图收购Yahoo就是一种尝试。
剩下的公司,我很怀疑他们的竞争优势。比如Ebay,当然现在大部分人都用这个网站在交易,但是问题是如果有一天有人开发了一种存在于桌面的交易模式,那还有多少人会每天登陆到Ebay的网站上?这点同样适用于淘宝网。
三、基本问题没解决:
什么基本问题?赚钱。
如果在一般的行业,一个公司即便是在初期,如果常年入不敷出,那肯定会倒闭无疑的,根本不会有人感兴趣的。
但是在IT业,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公司只要是比较出名的,可以不赚钱,甚至上市了很久都不必赚钱。比如Amazon亚马逊公司,上市三年了持续亏损,竟然股价还是在高位。
造成这种先赚眼球,再赚钱的风格的后果就是,IT公司的老板们都比较冒进,都不太计较盈利的多少。
举个例子,现在风靡欧美的Facebook就没赚过一分钱,但是不要紧,还是有无数的风险投资公司再借钱给他,因为他出名。但是一个不赚钱的公司是一个好公司吗?我很怀疑。
四、回报股东意识差:
这点是基于两个原因的。
首先从上面的第二点可以知道,IT公司都处于高度竞争环境。所以想方设法留住各种人才成了每个公司的关键,也就形成了给予高级员工高出平均的回报的传统。这种回报一般都是股权,所以导致了公司的股权任意稀释。(IT公司进入门槛相对低,却又高度竞争,聪明人争相涌入,大学里啥专业的都要跟计算机靠上边,开个计算机课程,毕业出来都是计算机人才,如果别的专业要搞生物技术、医药技术,可不那么容易吧。在这个行业里需要一世聪明,稍糊涂一时就可能完蛋)
其次从第三点我提到的无数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初期借钱给这些IT公司,为的是什么?显然不可能是学雷锋,他们等的就是某一天公司上市,然后高位抛售给那些慕名而来的投资者。举个例子,阿里巴巴在美国的上市,就像是中石油登陆A股市场一样,都是投资者的血泪史,三个月腰斩。
【预告】在《下》里面我会讨论中国的几个网络公司,这也算是一种回答吧,因为无数的人问我为什么不投资百度,不投资阿里巴巴,不投资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