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巴菲特价值 |
分类: 投资.杂谈 |
(小标)产业+保险:长在悬崖上的花
保险业务的浮存金为股票投资提供了零成本资金,而股票投资的收益又转化为实业投资的资本金,实业投资的利润成为保险业务扩张的流动性后盾。巴菲特这一以保险为主的产融价值链条看上去近乎完美,而且这一链条到目前为止都很成功(图2)。
但客观地说,这一战略背后仍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它要求产融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保险业务必须要严格控制风险,以保证股票投资的零成本资金运作;股票投资在长期中必须要保持正收益;而实业投资则必须要保持正现金流贡献,以巩固保险业务的流动性后盾。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整个价值链将由此崩溃。
实际上,尽管巴菲特的保险团队已经非常谨慎地估价每项风险,力图做到使保费收入能够覆盖所有赔偿额和运营成本,但巴菲特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财险领域,尤其是再保险领域,再有经验的专家也很难确切地估价每笔交易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期限长、风险具有隐秘性的保单,从签订第一张保单到隐藏的风险被揭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有时甚至长达50年),而在此期间依据错误估价签订的大量新保单才是公司的真实隐患。巴菲特的保险旗舰GEICO公司就曾因其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错误估价而导致1976年的巨额亏损,一度面临破产危机,而Gen Re在2001年暴露的危机也让公司花了5年时间来处理。由此可见,保险业务的估价错误,其后果绝不仅仅是资金成本的上升,它有可能迫使投资部门为了满足保险部门的流动性需求,而在不利价格下出售那些准备长期持有的股票。另一方面,实业部门的业绩不佳或持续的负现金流也将削弱整个集团的流动性,进而削弱保险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在保险业务上正确的风险定价、实业投资领域严格的行业选择和审慎的追加投资决策,这些都是巴菲特产融战略成功的基本要素,只有那些真正的“高手”在最谨慎的行动下,才能够触摸到这朵“长在悬崖上的花”,才能够使得“产业+保险”的模式良性运转。而对于那些资本实力不够雄厚、流动性不够充足、风险控制不够严格的企业来说,同时经营保险和其他产业,不仅不能给他带来意想中的低成本资金,还可能使整个集团遭受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