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价值泡沫巴菲特 |
分类: 投资.杂谈 |
泡沫并不可怕,不要一看见泡沫就惊恐和嚷嚷,
可怕的是你忘记了控制风险,
忘记了不要亏本的最基本原则。
有泡沫才能让投资者赚钱,
泡沫阶段是赚钱最爽的阶段。
但要想与泡沫共舞,
前提是你是在价值低估(主要特征是低价、低市婴率)是建仓的,
否则小心被泡沫破裂而炸死。
巴菲特用了52年的时间等待可口可乐的买入机会
其它的著名买入机会如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等也都用了20、30年
至少也要几年
巴菲特什么时候不再等待?
1)超级明星企业因为陷入短期严重问题遭致低估时买入;
2)因为市场的恐慌遭致大多明星企业被低估时买入。
没有合适的买入机会(低风险且高收益的机会)时
现金为王,保持等待
等待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
机会:
低风险和高收益,两者缺一不可
低风险指算出目标股的底,
符合条件的才买入,
超出个人能力圈、算不出底的放弃掉
----------------------------------------------------------------
有泡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泡沫的风险没有认识与估量。
金融行为学家发现,有这样几种心理问题在泡沫时期最容易发生:其一,“锚定效应”。大多数泡沫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在最后一个阶段到来前,价格和增值效应通常都会延续相当长时间,这使得投资者改变了预期,认为高价格是合理的。其二,“羊群效应”。即便很多精明的专业投资人,也总是试图“与泡沫一起膨胀”,而不是努力避免泡沫,在价格上涨过程中,他们通常认为随大溜比采取与众不同的方法更安全,循规蹈矩比特立独行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小。其三,认知失调。人们总是倾向选择那些“可以坚定我们选择”的观点,比如,市场在疯狂时期的特征之一是,人们对定价过高的预警,总是不感兴趣,甚至很愤怒。其四,灾难忽略与灾难放大。对于发生概率较小的负面事件,投资者总是侥幸的认为“很难发生在我身上”,而灾难一旦发生,他又总是担心“祸不单行,更大的灾祸在后面”。恐怕还能找出更多的投机行为特征。而结论都与经济学教科书的描述相悖。